《出塞》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是爱国诗人王昌龄的代表作,被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
出塞
qín shí míng yuè hàn shí guān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
wàn lǐ cháng zhēng rén wèi huán
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
dàn shǐ lóng chéng fēi jiàng zài
但 使 龙 城 飞 将 在 ,
bù jiào hú mǎ dù yīn shān
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
注解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韵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名句赏析——“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与很多边塞诗尽力描写战争生活的艰苦险恶所不同,这首诗着重表现的是对敌人的蔑视;是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勇往超前、无所畏惧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两句写皎洁的明月和雄伟的城关,既引起了人们对历史上无数次侵略战争的回忆,又是今天将士们驰骋万里、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后两句用汉代的名将李广比喻唐代出征守边的英勇将士,歌颂他们决心奋勇杀敌、不惜为国捐躯的战斗精神。这首诗由古到今,有深沉的历史感,场面辽阔,有宏大的空间感。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豪迈的英雄气概。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那秦汉时的月亮,依然明亮,依然照耀着如今的边关,而万里出征的将士却踪影难寻,永远长眠在了异乡。在深沉的感慨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明诗人对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起句用“秦月”“汉关”互文,跨越千古,自有一股雄浑苍凉之气充溢全篇。继而诗人由士卒不能生还的悲剧写到对“龙城飞将”的期望,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抒发戍边将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掷地有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诗人对朝庭用人不当和将帅无能的不满。全诗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诗境雄浑深远,确为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相关阅读
1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 《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查看全文】
2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赏析《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写了什么呢?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 芙蓉楼:原 【查看全文】
3 从军行古诗王昌龄王昌龄所写的《从军行》被广泛的传诵着,从军行其中的第四首是小编非常喜欢的诗作,诗作中反映了战争的艰苦。 从军行(七首其四) 诗人:王昌龄 朝代: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查看全文】
4 诗词《塞下曲(其二)》王昌龄《塞下曲(其二)》全诗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 塞下曲四首 其二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查看全文】
5 塞下曲四首 王昌龄王昌龄的《塞下曲四首》是描写边塞的著名诗作,那么,在《塞下曲四首》中,反映了怎样的战争情形呢?表达了戍边将士的什么心情呢? 塞下曲四首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 【查看全文】
6 王昌龄出塞的意思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王昌龄的这首古诗出塞! 【出塞的意思】 基本解释: ◎ 出塞 chū si [come out to border area][古] 远出边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