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翻译与赏析

发布时间:2016-08-31 00:00

  韦应物这首诗叙述了与友人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全诗如下: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

  ⑴李儋(dān)元锡:李儋,曾任殿中侍御史,为作者密友;元锡,字君贶,为作者在长安鄠县时旧友。

  ⑵春愁:因春季来临而引起的愁绪。黯黯:低沉暗淡。一作“忽忽”。

  ⑶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⑷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译文】

  去年那花开时节我们依依惜别,如今花开时节我们分别已一年。

  世事渺茫自我的命运怎能预料,只有黯然的春愁让我孤枕难眠。

  多病的身躯让我想归隐田园间,看着流亡的百姓愧对国家俸禄。

  早听说你将要来此地与我相见,我倒西楼眺望几度看到明月圆。

  【创作背景】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赏析】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颈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尾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相关阅读
1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韦应物

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⑴ 怀君属秋夜⑵,散步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读音

韦应物是韦氏家族中作为诗人成就最大的一位,他的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韦应物生平】 韦应物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 【查看全文】

3 郡斋感秋,寄诸弟 韦应物

引导语:《郡斋感秋,寄诸弟》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诗词作品。韦应物作了很多首关于《寄诸弟》系列的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郡斋感秋,寄诸弟》。 郡斋感秋,寄诸弟 韦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春游南亭》赏析

韦应物的《春游南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深得山水神韵,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 春游南亭①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②。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③动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简介资料

综韦应物生活的时代、生活经历和诗人的性格倾向以及审美倾向,我们可以得出诗人众多诗歌风格的原因,也可以看出诗人不同的审美追求。下面是韦应物的个人简介,欢迎阅读。 韦应 【查看全文】

6 东郊韦应物

诗以真情实感诉说了官场生活的繁忙乏味,抒发了回归自然的清静快乐。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的这首《东郊》! 【作品简介】 《东郊》由韦应物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