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发布时间:2016-08-30 00:00

  《长安遇冯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通过描述韦应物与友人冯著在长安相遇时的所见所闻,来表达诗人对失意沉沦的冯著的理解与同情。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的这首古诗-《长安遇冯著》!

  长安遇冯著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

  1. 冯著:韦应物友人。

  2. 灞陵:即霸上。在今西安市东。因汉文帝葬在这里,改名灞陵。

  3. 客:即指冯著。

  4. 冥冥::是形容造化默默无语的情态

  5.扬扬:鸟飞翔的样子。

  6. 燕新乳:指小燕初生。

  7.昨别:去年分别。

  8.鬓丝:两鬓白发如丝。

  【译文】

  客人从东方过来,衣服上还带着灞陵的雨。问客人为什么来,客人说为了上山砍伐树木来买斧头。百花正在悄悄地盛开,轻盈的燕子正在哺乳新雏。去年一别如今又是春天,两鬓的头发不知又生出多少。

  【创作背景】

  韦应物于大历四年至十三年(769-778)在长安,而冯著在大历四年离长安赴广州,约在大历十二年再到长安。这诗可能作于大历四年或十二年(769-777)。据韦诗所写,冯著是一位有才有德而失志不遇的名士。他先在家乡隐居,清贫守真,后来到长安谋仕,颇擅文名,但仕途失意。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后又来到长安。韦应物对这样一位朋友是深为同情的,故而创作这首诗。

  【赏析】

  诗中以亲切而略含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它写得清新活泼,含蓄风趣,逗人喜爱。刘辰翁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确乎如此。

  开头两句中,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所以末二句,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
1 《滁州西涧》教案

引导语:《滁州西涧》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一首写景七绝。这首诗是韦应物的名作,作为老师要做怎么引导学生理解这首古诗呢? 《滁州西涧》教案 教学目标 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 【查看全文】

2 带拼音版的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

1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带拼音版 sòng yáng shì nǚ 送杨氏女 wéi yīng wù 韦应物 yǒng rì fāng qī qī , chū mén fù yōu yōu 。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nǚ zǐ jīn yǒu xíng , dà jiāng sù qī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原文

韦应物的《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景物凄迷,色彩黯淡,钟声哀远,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藏在轻纱帷幕后面,触之不能及,味之又宛在。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查看全文】

4 唐韦应物

这是一位伟大的人,也是一位诗歌上很有见解的诗人。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唐代诗人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介绍 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引导语:《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韦应物。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 【查看全文】

6 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

引导语:《滁州西涧》山水诗中的名篇,也是韦应物七言诗中少有的佳作。诗作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之景,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阐发了人生哲理。 五年级语文《滁州西涧》教案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