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关于韦应物这个人,历史上记载并不多,连他的表字亦不见有载,因他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他为“韦苏州”。
韦应物出身世家,他们 这一族在唐代出了 14个宰相。 到了他父亲这一辈,家道已中 落,但正如《红楼梦》中的贾 家,“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 蛊,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 气象不同”。仗着门第高贵, 相貌英武,15岁还一字不识的 韦应物被选去做了皇帝身边的 三卫郎,负责宫廷禁卫之事。
那是天宝年间,唐明皇、 杨贵妃每年都要去骊山华清宫 住一个月。温泉水滑洗凝脂, 玉楼宴罢醉和春,一骑红尘妃 子笑,仙乐风飘处处闻……那 是何其金粉富丽、风光旖旎的 时代!帝、妃出游之时,韦应 物总是跨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 队伍前列开路;他陪着皇帝在 渭北平原上纵马田猎,还不时蒙恩被准许沐浴温泉。
彼时天下太平,日日欢 歌燕舞。韦应物在如此繁华中 成长,遂只知迷恋扈跸骑射, 纵酒横行。他还和同伴跑到太 学里面闲逛,在诸生面前趾高 气扬,完全瞧不上这些文弱书 生。
然而,世事总不会如此一 帆风顺下去。安史之乱来了, 长安陷落,韦家的富贵凋零殆 尽,唐玄宗的失势也让韦应物 风光不再。叛军临城,大兵压 境,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这 些平日出入宫闱、扈从游幸、 无事生非的皇家侍卫也纷纷下岗。
韦应物丢了官职,过了 两三年逃难生活,跌入人生低 谷。冷酷的现实迫使韦应物重 新选择生活道路,他痛下决 心,折节读书,“把笔学题 诗”,居然学诗有成,自成一 家。后来,人近中年的韦应物 又改做文官,先后在中央和地 方任职。
也许是读了很多书的缘 故,当初的浮浪子弟韦应物性 情竟也全变。他饮食日用俭 朴,但爱洁好静,住处定要焚 香、扫地才肯坐。他变得简淡 冲和,做官勤勉,但并不热衷 名位,也对贫苦百姓多了一份难得的悲悯,成了一名好公仆、 好干部。
韦应物担任滁州刺史期间, 在寄给好友的诗中写道:“身 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 钱。” 一上来便说,自己看到百 姓流离失所,就深感愧对国家所 给的俸禄。这句诗在官场备受赞 誉,堪当官者的座右铭,范仲淹 称其为“仁者之言”。
工作之余,韦应物仍与人宴 饮、聚会,座上客也尽是高人逸 士,诗酒酬唱,乐在其中。后世 把他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 推为山水田园诗派的宗匠,白居 易、苏东坡等都对他推崇备至, 称赞其诗髙雅简远,真正得到了 陶渊明的精髓。
纵然如此,他生前并未被 时人普遍看重。究其原因,或许 正是他年少时那些放荡不羁的过 往,给他的整个人生平白增添了 一抹擦不掉的灰暗。他也因此常 常“论旧涕俱垂”。
有个旧交当年和他同做三卫 郎,二人后来聚饮时,韦应物感 慨道:“此日逢君非旧日,一 杯成喜亦成悲。”这也是韦应 物晚年的心境,超然却苍凉,忆 及平生便有百感交集。他承认了 过往岁月中所有的是与非,但人 生终究是人生,过去的事情再后 悔也无法挽回,唯有用以后的岁 月来弥补。不管后世如何评价, 韦应物已经用自己的后半生做了 改过。功过是非,只有他自己清 楚。
他写自己年少时是——
少事武皇帝,无赖恃恩私。身作里中横,家藏亡命儿。
朝持樗蒲局,暮窃东邻姬。司隶不敢捕,立在白玉墀。
骊山风雪夜,长杨羽猎时。一字都不识,饮酒肆顽痴。
武皇升仙去,憔悴被人欺。读书事已晚,把笔学题诗。
两府始收迹,南宫谬见推。非才果不容,出守抚茕嫠。
忽逢杨开府,论旧涕俱垂。坐客何由识,惟有故人知。
——《逢杨开府》
相关阅读
1 韦应物 观田家
引导语:《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律诗。客观真实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 观田家 唐代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送别诗中的仕、隐的矛盾思想诗人韦应物一方面追求功名利禄,建功立业,另一方面,罢官后又得怡然自得的享受山水之乐。在仕途为官时他歌咏着隐逸,在山水田园时也不忘百姓的疾苦。他仕与隐的矛盾思想在其 【查看全文】
3 韦应物《西涧即事示卢陟》阅读答案韦应物的《西涧即事示卢陟》从题目看,属于寄友诗,从内容看,属于山水诗,从情感看,又含有摆脱世俗的想法。因此考点比较丰富。 西涧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 【查看全文】
4 带拼音版的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1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带拼音版 sòng yáng shì nǚ 送杨氏女 wéi yīng wù 韦应物 yǒng rì fāng qī qī , chū mén fù yōu yōu 。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nǚ zǐ jīn yǒu xíng , dà jiāng sù qī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诗词赏析引导语: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西塞山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闻燕引导语:韦应物由尚书比部员外郎出任滁州刺史。首夏离京,秋天到任。《闻雁》大约就是他抵滁后不久写的。 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