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新秋夜寄诸弟》表现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政府官员的矛盾心情,诗文内容由恩弟至优民,由家事至国事,情绪沉重凄惋,令人动容。
新秋夜寄诸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①。
高梧一叶下,空斋②归思多。
方用③忧人瘼④,况自抱微痾⑥。
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⑦。
【注释】
①星河:银河。
②空斋:萧条的居室。
③用:因为。
④人瘼(mò):即民瘼,民生疾苦。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之讳而改。
⑤微疴:小病。
⑥颜鬓:容颜,鬓发。
⑦蹉跎:虚度年华,指衰老。
【赏析】
首二句言新秋,但从中已流露思弟之苦:“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这两句,“俱秋夕”的“俱”字,从两地落笔,点出与弟相思难会之苦;而秋风萧索之夕,更从季候中烘衬出一层悲凉之色。“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而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而想到已往。昔日在京,家庭欢聚,同桌共餐,携手同游,文津共渡,诗文同赏,无话不论,何等欢欣;而今“共望”的,却只“星河”在天。一个“共”字,反衬出诗人极其寂寞之感,透出诗人极其忆昔之情。
如果说首二句,把兄弟的相思和思归之心还暗藏于字面之后,那么,次二句的这种感情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高梧一叶下,空斋归思多。”俗话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高大的梧桐树上,秋风偶吹黄叶落地,便引起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高梧”对“空斋”,虽是衙署中实有之景,却正契合着诗人心境空寂的情愫;“一叶下”对“秋思多”,表面是因果关系的对仗,好像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而实则是因“归思多”才更注意了节候的变化,由此衬出诗人思念诸弟之殷切。
念弟思归毕竟是个人小事,从政爱民才是职责大事。作为清正的官吏,诗人在这一点上是看得很清楚的。因而接下去写道“方用忧民瘼,况自抱微痾。”为递进之语,为尾联内容转折作铺垫。“无将别来近,颜鬓已蹉跎。”两句的言下之意是一定要好好从政爱民,切不可因思念诸弟而使岁月蹉跎。劝勉自己不要因念诸弟而变得苍老,正说明思弟情深,难于忘怀。
这首诗语言浅近,感情深挚,诗人能把个人小事置于从政大事之下,体现了一位清正官吏应有的思想品格。诗虽是古体,但有些诗句却清丽而又对仗工稳,情深而又不独溺于己情,表现了诗人娴熟的写作技巧。
拓展阅读:韦应物《新秋夜寄诸弟》阅读答案
1.“相望共星河”的“共”字,一说是“在”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5分)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是如何抒发的?(6分)
参考答案
1、 “共”字更好。(1分)“共星河”的“共”字,反衬出除“星河”以外,其他别无可“共”,从而使人由今夕的独处而想到已往的欢聚。(2分)一个“共”字,烘托出诗人极其寂寞的感受,透露出诗人深切的忆昔之情。而“在”字则无此意,表达效果较平淡,不及“共”字。(2分)
2、该诗抒发了诗人思念诸弟、勤政爱民的思想情感。(2分)①融情于景:首联两句借秋夕、银河之景,流露出思弟之苦;颔联中以“空斋”对“高梧”,更托出诗人思念诸弟的殷切心情。②直抒胸臆:颈联和尾联直接抒情——朝廷刚刚对“我”委以重任,“我”怕从政不力,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尽职;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更不应该为一己之念而从政事中分心;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否则会使颜鬓苍老,岁月蹉跎(4分)
1.请指出这首诗颔联的妙处,并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①构思巧妙。“高梧”对“空斋”,写出环境的空寂和作者的孤独;“一叶下”对“归思多”,表面是因“叶下”而生“归思”之想,实则是因空斋中作者的思念才使他注意了节候的变化。(3分)
②手法巧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用“一叶下”与“归思多”对比,表现出诗人无限的思归之情。(2分)
2.①对诸弟的思念之情。(1分)②对百姓疾苦的忧虑之情。(2分)③对自己的劝勉之情:珍惜时光,勤政爱民,有所作为。(3分)
参考译文
相隔两地都是秋天的夜晚,在这晚上,能与诸弟共望的,只有天上星河而已。高高梧桐树飘落一片枯叶,独坐在空空的书斋里,思念着故乡亲人。朝廷对我刚刚委以重任,我生怕不能为解除人民的灾难和忧患,况且本来自己的身体就不太好。虽然十分思念诸弟,但毕竟分别时间不算太久,还是不要过于在意这短期的分别,以致颜鬓苍老,岁月失时。
相关阅读
1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韦应物的《长安遇冯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这首诗通过描述韦应物与友人冯著在长安相遇时的所见所闻,来表达诗人对失意沉沦的冯著的理解与同情。 长安遇冯著⑴ 客从东方来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的诗开学了,在新的学期,又是美好的新开始。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一下有关唐代诗人韦应物的诗歌,欢迎阅读。 【诗歌鉴赏】 诗歌一 原文: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 【查看全文】
3 滁州西涧韦应物注音版滁州西涧湖这一景点,被称为滁州十二景之一。西涧湖就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滁州西涧》的写作地点。下面是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的小编和大家分享的韦应物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翻译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起于分别,终于相约,体现了朋友间的深挚友谊,感情细腻动人,同时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堪为七律名篇。 寄李儋元锡⑴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注释译文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 【查看全文】
6 带拼音版的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1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带拼音版 sòng yáng shì nǚ 送杨氏女 wéi yīng wù 韦应物 yǒng rì fāng qī qī , chū mén fù yōu yōu 。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nǚ zǐ jīn yǒu xíng , dà jiāng sù qī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