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长安遇冯著》表达作者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在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借写景以寄托寓意。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阅读练习篇一:
长安遇冯著
唐 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
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
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冯著约在大历四年(769)应征赴幕到广州。十年过去,仍未获官职。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2)简要分析颔联的语言有什么特点?(4分)
参考答案:
( 1)全诗叙事中抒情写景,以问答方式渲染气氛,让人回味无穷。它的感人,在于诗人心胸坦荡,思想开朗,对生活充满信心,对前途有展望,对朋友充满热情。因此他能对一位不期而遇的失意朋友充分理解,深表 同情,体贴入微而又积极勉励。
( 2)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大意是说冯著来长安是为采铜铸钱以谋发财的,但只得到一片荆棘,还得买斧 斫除,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采山”句是俏皮话,打趣语,其寓意即谓谋仕不遇,心中不 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阅读练习篇二:
1.“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请简要赏析。
2.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析。
参考答案
1.妙在诙谐中蕴含着深情。自问自答形式,看似诙谐,实际上意在以轻快的情绪冲淡朋友因仕途失意而带来的不快,对朋友的同情之意表达得含蓄而深沉。(答出“妙处”1分,对表达形式的赏析2分,对情感特点的分析2分。其他赏析,只要合乎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2.⑴以“衣上灞陵雨”作比,表达了对冯著名士兼逸士风度的赞赏;⑵引用“采山”之意,化用“资斧”之旨,表达了对冯著怀才不遇的同情;⑶以“花正开”“燕新乳”等劝慰朋友不要因暂时失意而不快,勉励朋友未来还可大有作为。(每点2分,其他分析,只要合乎题意,亦可酌情给分。)
拓展阅读:韦应物《长安遇冯著》赏析
诗中以亲切而略含诙谐的笔调,对失意沉沦的冯著深表理解、同情、体贴和慰勉。它写得清新活泼,含蓄风趣,逗人喜爱。刘辰翁评此诗曰:“不能诗者,亦知是好。”确乎如此。
开头两句中,主要是说冯著刚从长安以东的地方来,还是一派名士兼隐士的风度。
接着,诗人自为问答,料想冯著来长安的目的和境遇。诗人自为问答,诙谐打趣,显然是为了以轻快的情绪冲淡友人的不快,所以下文便转入慰勉,劝导冯著对前途要有信心。但是这层意思是巧妙地通过描写眼前的春景来表现的。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这两句诗人选择这样的形象,正是为了意味深长地劝导冯著不要为暂时失意而不快不平,勉励他相信大自然造化万物是公正不欺的,前辈关切爱护后代的感情是天然存在的,要相信自己正如春花般焕发才华,会有人来并切爱护的。所以末二句,承上二句而来的,末句则以反问勉励友人,盛年未逾,大有可为。
相关阅读
1 五陵少年韦应物
引导语:大唐诗人群体中,若论门第出身,韦应物完全可以跻身前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五陵少年韦应物。 韦应物是京兆府人,出身于关中望族。《旧唐书》载:议者云自唐已来, 【查看全文】
2 带拼音版的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1 古诗送杨氏女韦应物带拼音版 sòng yáng shì nǚ 送杨氏女 wéi yīng wù 韦应物 yǒng rì fāng qī qī , chū mén fù yōu yōu 。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nǚ zǐ jīn yǒu xíng , dà jiāng sù qī 【查看全文】
3 送杨氏女 韦应物韦应物早年丧妻,留下两小女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颇为深厚。此时大女儿要嫁的夫家路途遥远,当此离别之际,心中自然无限感伤。《送杨氏女》就是诗人韦应物送女出嫁时所作的诗, 【查看全文】
4 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韦应物的《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秋夜寄丘二十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 西塞山引导语:《西塞山》的作者是韦应物,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93卷。西塞山风景区位于黄石市城区东部长江南岸,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这首诗。 西塞山 唐韦应物 势从千里奔,直入江中 【查看全文】
6 《新秋夜寄诸弟》 韦应物韦应物的《新秋夜寄诸弟》 表现出了一位忧国忧民的政府官员的矛盾心情,诗文内容由恩弟至优民,由家事至国事,情绪沉重凄惋,令人动容。 新秋夜寄诸弟 两地俱秋夕,相望共星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