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韦应物古诗拼音版

发布时间:2017-12-28 00:00

  导语:这是一个秋天的雨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暗夜中听着外面下个不停的淅淅沥沥的秋雨,益发感到夜的深沉、秋的凄寒和高斋的空寂。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闻雁韦应物古诗拼音版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闻雁

  唐代:韦应物

  gù yuán miǎo hé chù ,guī sī fāng yōu zāi 。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huái nán qiū yǔ yè ,gāo zhāi wén yàn lái 。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译文

  故园远隔云山究竟在何处?归思悠长上心头情满胸怀。

  淮南秋雨绵绵的漫漫长夜,高斋独坐听雁声阵阵传来。

  注释

  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眇(miǎo):仔细地察看。

  方:刚开始。悠:远。

  淮南:作者所在地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位于淮河南岸)。

  高斋:楼阁上的书房。闻雁:听到北来的雁叫声。

  赏析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首二句言诗人雨夜思归。秋天的雨夜漫长而又寂寥,诗人独坐在高斋之中,孤灯长伴,孤影为侣,静静地听着外面渐渐沥沥的秋雨。窗外一片漆黑,只有雨打梧桐的声音。孤清的夜,深秋的凄寒,还有空寂的高斋,在这样一种萧瑟凄寂的环境气氛之中,诗人不免要触动羁旅他乡、远游为宦的思乡情思。诗人的家乡在长安,而此时却在远离家乡两千余里的滁州为官,“眇”字反映诗人内心的无奈情态,因为云山阻隔、归路迢递,即使在白天登楼引颈也无法看到故园,更何况是暗夜沉沉。故园的渺远,本来就和归思的悠长构成正比,再加上这漫漫长夜、绵绵秋雨,就更使这“归思”无穷无已、悠然不尽了。“方悠”二字表明清寂的氛围,加深了思乡之愁。“哉”是诗人久恩难平的叹息,这个长长的叹息,道尽了无尽思念的深渊。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两句言闻雁而归思愈浓。“淮南”与第一句的“故园”相对,由思念中的故园回到今天为宦的淮南,落笔高妙。“秋雨”交待独坐时的清凉环境,“夜”既是表明时间很晚,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也从侧面显露诗人贬谪滁州的苦痛如同黑夜一般。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的时候,独坐高斋的诗人又听到了自远而近的雁叫声。这声音在寂寥的秋雨之夜,显得分外凄清,撩动诗人无尽的乡愁,使因思乡而永夜不寐的诗人浮想联翩,触绪万端,更加悲怆万分。诗写到这里,戛然而止,对“闻雁”而引起的感触不着一字,留下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结尾。

  沈德潜《说诗晬语》云:“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澹,并入化机。”“古澹”很好地概括了韦应物五言绝句的风格特征。在这首诗中,体现了诗人古澹的艺术风格。整首诗是一幅清淡的思乡图,清冷的夜晚,清凄的秋风,清寒的秋雨,清寂的高斋和清孤的人影,构成一种高古澹远的意境。此诗结构巧夺天工,含蓄委婉,先写“故园”,后写“淮南”,先托出“悠”思,后衬以“雁”鸣,就是在这样巧妙的安排中,使诗歌很短,但人的情思却句句深入,层层递进。另外,诗歌的情思表面触发的是乡愁,但结合诗人被贬滁州的事实。还可以从诗歌中体会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情绪,这种情绪又完美地融入到萧瑟凄清的秋声秋意之中。


相关阅读
1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阅读答案

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从环境写起,言雨中、禁火、空斋,极力渲染孤寂凄冷的氛围,思乡念亲之情已寓其中。 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阅读答案篇一: 寒食寄京师诸弟 唐韦 【查看全文】

2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一脉贯通,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韦应物的这首古诗-《赋得暮雨送李胄》! 赋得暮雨送李胄 【查看全文】

3 《采玉行》韦应物

韦应物的《采玉行》主要反映采玉工人的痛苦生活,表现出浓厚的悯农情绪。 采玉行 官府征白丁,言采蓝溪玉。 绝岭夜无家,深榛雨中宿。 独妇饷粮还,哀哀舍南哭。 【赏析】 陕西 【查看全文】

4 早春对雪 韦应物

《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是中国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87卷。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诗。 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作者:唐韦应物 扫雪开幽径 【查看全文】

5 韦应物的闻雁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一折疯抢,百万礼包尽在风林购,百度搜索风林购,查看更多热门活动。这是《闻雁》的全文,《闻雁》这首诗是出自唐代著 【查看全文】

6 韦应物《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翻译

韦应物的《秋夜寄邱二十二员外》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⑴ 怀君属秋夜⑵,散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