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注释】
⑼贾氏:西晋贾充的次女。她在门帘后窥见韩寿,爱悦他年少俊美,两人私通。贾氏以皇帝赐贾充的异香赠寿,被贾充发觉,遂以女嫁给韩寿。韩掾:指韩寿。韩曾为贾充的掾属。
⑽宓妃:古代传说,伏羲氏之女名宓妃,溺死于洛水上,成为洛神。这里借指三国时曹丕的皇后甄氏。相传甄氏曾为曹丕之弟曹植所爱,后来曹操把她嫁给曹丕。甄后被馋死后,曹丕把她的遗物玉带金缕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途径洛水,梦见甄后来相会,表示把玉枕留给他作纪念。醒后遂作《感甄赋》,后明帝改为《洛神赋》。魏王:指魏东阿王曹植。
⑾春心:指相思之情。
【翻译】
飒飒的东风吹来阵阵的细雨,阵阵轻雷响彻荷花池塘内外。从金蟾的炉内飘出缕缕清香,转动玉虎辘轳可以汲上饮水。贾氏隔帘偷窥韩寿英俊年少,宓妃赠送玉枕钦慕曹植文采。爱情的种子不要和春花开放,寸寸相思只会化成寸寸尘灰。
【鉴赏】
颈联出句使用贾充女与韩寿的爱情故事。见《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他为掾(僚属)。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所发觉,遂以女妻寿。对句使用甄后与曹植的爱情故事。见《文选·洛神赋》李善注说:魏东阿王曹植曾求娶甄氏为妃,曹操却将她许给曹丕。甄后被谗死后,曹丕将她的遗物玉带金镂枕送给曹植。曹植离京归国途经洛水,梦见甄后对他说:“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今与君王。”曹植感其事作《感甄赋》,后明帝改名《洛神赋》(句中“宓妃”即洛神,代指甄后)。由上联的“烧香”引出贾氏窥帘,赠香韩掾;由“牵丝(思)”引出甄后留枕,情思不断,藕断丝连。这两个爱情故事,尽管结局有幸有不幸,但在女主人公的意念中,无论是贾氏窥帘,爱韩寿之少俊,还是甄后情深,慕曹植之才华,都反映出青年女子追求爱情的愿望之强烈,奔放。
末联突然转折,向往美好爱情的心愿切莫和春花争荣竞发,因为寸寸相思都化成了灰烬。这是深锁幽闺、渴望爱情的女主人公相思无望的痛苦呼喊。热情转化成幻灭的悲哀和强烈的激愤。以“春心”喻爱情的向往,是平常的比喻;但把“春心”与“花争发”联系起来,不仅赋予“春心”以美好的形象,而且显示了它的自然合理性。“相思”本是抽象的概念,诗人由香销成灰联想出“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奇句,化抽象为具象,用强烈对照的方式显示了美好事物之毁灭,使这首诗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悲剧美。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出自唐朝诗人唐庚的作品《醉眠》,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 【查看全文】
2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出自唐朝诗人司空曙的古诗作品《江村即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注释 【查看全文】
3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出自宋朝诗人仲殊的作品《南柯子十里青山远》,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 【查看全文】
4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出自唐朝诗人王翰的作品《凉州词秦中花鸟已应阑》,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注 【查看全文】
5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蒴花寄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南梦断横江渚,浪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蒴花寄取出自宋朝诗人叶梦得的作品《贺新郎睡起流莺语》,其古诗全文如下: 起流莺语,掩苍苔房栊向晚,乱 【查看全文】
6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出自宋朝诗人张耒的作品《示秬秸》,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