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古诗作品《登鹳雀楼》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
4、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解说】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
《登鹳雀楼》该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
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相关阅读
1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出自唐朝诗人赵嘏的古诗作品《长安秋望》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 【查看全文】
2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后园凿井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井上辘轳床上转。水声繁,弦声浅。情若何,荀奉倩。 城头日,长向城 【查看全文】
3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鹧鸪天博山寺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 【查看全文】
4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山泉煎茶有怀》,其古诗全文如下: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注释】 (1)有怀:怀念亲朋至友。 【查看全文】
5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出自于诗经作品《考槃》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查看全文】
6 六爻解卦_易经解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解卦出自古诗作品《易经六十四卦》,其释意如下: 【原文】 坎下震上)解①:利西南。无所往,其来复,吉。有攸往, 夙吉②。 初六:无咎。 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3)。贞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