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出自宋朝诗人翁卷的古诗词作品《乡村四月》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注释】
1、山原:山陵和原野
2、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平地,河流
3、子规:杜鹃鸟
【解说】
山陵、原野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繁忙的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农活儿,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他们刚刚完成了种桑养蚕,又去插秧了。
【鉴赏】
《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http:///c/2197.html,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相关阅读
1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出自唐朝诗人刘长卿的古诗作品《长沙过贾谊宅》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查看全文】
2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即景》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注释】 ①罩 【查看全文】
3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古诗词作品《小村》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漫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 【查看全文】
4 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赖有多情,好饮无事,似古人贤守。岁岁登高,年年落帽,物华依旧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醉蓬莱重九上君猷》,其古诗全文如下: 笑劳生一梦,羁旅三年,又还重九。华发萧萧, 【查看全文】
5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出自元代诗人元好问的古诗作品《摸鱼儿雁丘词》第四句,其全文如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 【查看全文】
6 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戏赠郑溧阳》,其古诗全文如下: 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 何时到栗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