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古诗词作品《寄黄几复》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国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烟滕。
【注释】
1、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2、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解说】
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治病”句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黄庭坚在《送范德孺知庆州》诗里也说范仲淹“平生端有活国计,百不一试埋九京”。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而杜甫的杰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穷年忧黎元”的激情,艺术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诗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元稹就赞赏“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的一面。当然,杜甫的不少律诗,也是讲究用典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其流弊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这首《寄黄几复》,就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处”。但并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黄庭坚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方东树就说他“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在这一点上,他也学习杜甫。杜甫首创拗律,如“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有时自发钟磐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等句,从拗折之中,见波峭之致。黄庭坚推而广之,于当用平字处往往易以仄字,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等都句法拗峭而音响新异,具有特殊的韵味。这首《寄黄几复》亦然。“持家”句两平五仄,“治病”句也顺中带拗,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有助于表现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
相关阅读
1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 【查看全文】
2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出自唐朝诗人许浑的古诗作品《咸阳城东楼》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 【查看全文】
3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朝诗人杜秋娘的古诗作品《金缕衣》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注 【查看全文】
4 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懒烧金,慵篆玉,流水桃花空断续出自唐朝诗人和凝的作品《天仙子洞口春红飞蔌蔌》,其古诗全文如下: 洞口春红飞蔌蔌,仙子含愁眉黛绿,阮郎何事不归来。 懒烧金,慵篆玉,流水 【查看全文】
5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夏日田园杂兴》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查看全文】
6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别山僧》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何处名僧到水西,乘舟弄月宿泾溪。 平明别我上山去,手携金策踏云梯。 腾身转觉三天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