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18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红藕:红色的荷花
  2、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3、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4、兰舟:用木兰木造的舟,此处为床的雅称
  【解说】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言绝句:“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相关阅读
1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善剑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善剑者不拔,善抱①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②。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 【查看全文】

2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羌村晚岁迫偷生》,其古诗全文如下: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 萧萧北风 【查看全文】

3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古诗作品《木兰花戏林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青钱换酒日无何,红烛呼卢宵不寐。 易 【查看全文】

4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出自唐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其古诗全文如下: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 【查看全文】

5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江上吟》第一句,其全文如下: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 【查看全文】

6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笼鹰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蜺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翦荆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