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18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红耦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1、锦书:前秦苏惠曾织锦作《璇玑图诗》,寄其夫窦滔,计八百四十字,纵横反复,皆可诵读,文词凄婉。后人因称妻寄夫为锦字,或称锦书;亦泛为书信的美称
  2、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解说】
  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
  【赏析】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景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一开头就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
  上阕共六句,接下来的五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郑文妻孙氏《忆秦娥》),“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晏殊《诉衷情》),“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秦观《减字木兰花》),以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玉楼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蛮》),“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令》),其所抒写的情景,极其相似。如果联系这首词的起句,还令人想到李益的一首题作《写情》的七言绝句:“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词与诗都写了竹席,写了月光,写了西楼,同样表达了刻骨的相思,对照之下,更觉非常相似。


相关阅读
1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出自唐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 【查看全文】

2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出自宋朝诗人黄庭坚的作品《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满川风雨独凭栏》,其古诗全文如下: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 【查看全文】

3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汉宫词》第一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注释 【查看全文】

4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咏山樽拥肿寒山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拥肿寒山木,嵌空成酒樽。 愧无江海量,偃蹇在君门。 【注释】 ⑷嵌:开张的样子 【翻译 【查看全文】

5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兵车行》第十五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 【查看全文】

6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出自南北朝诗人汉乐府的作品《陇头歌辞陇头流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 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注释】 ⑤鸣声幽咽:天寒地冻,陇山下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