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如梦令》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2、误:不小心。
3、藕花:荷花。
【翻译】
依旧记得经常出游溪亭,一玩就到傍晚,但是喝醉而忘记回去的路。乘舟返回时,迷路进入藕花池的深处。怎样才能划出去,拼命地划着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赏析】
现存李清照《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赏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清新别致。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末,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相关阅读
1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出自唐朝诗人夏完淳的作品《自叹》,其古诗全文如下: 功名不可成,忠义敢自废。烈士贵殉名,达人任遗世。 自愧湖海人,卓荦青 【查看全文】
2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圣无忧世路风波险》,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 【查看全文】
3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出自唐朝诗人刘昚虚的作品《寄江滔求孟六遗文》,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望襄阳路,思君情转亲。 偏知汉水广,应与孟家邻。 在日贪为善,昨来闻更贫。 相如 【查看全文】
4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梁园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 【查看全文】
5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终南别业》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 【查看全文】
6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碧瓦》,其古诗全文如下: 碧瓦楼前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注释】 ①题目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