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09:49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使昔年离别。攀弱柳,折寒梅,上高台。
  千里玉关春雪,雁来人不来。羌笛一声愁绝,月徘徊。
  【注释】
  ⑴汉使句——追述汉朝使节往年的离别。汉使:指张骞。《汉书·张骞传》:“骞以郎应募,使月,出陇西,凡西域之大宛、康居、月氏、大夏、乌孙诸国,先后皆定。”张骞死后,西域人常怀念。这里是借对张骞的怀念,以表边疆人民怀念朝廷使节之情。
  ⑵攀弱柳——攀折细柳枝表示赠别。《三辅黄图》:“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
  ⑶折寒梅——折梅花赠远人。《荆州记》:“宋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一枝,并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枝春”指一枝春梅。
  ⑷上高台——征夫游子,常登高台,遥望故乡。《乐府诗集·临高台》解题:“齐谢朓千里常思归,但言临望伤情而已。”
  ⑸千里二句——千里之外,玉门关一带还是春雪纷飞,雁已来而人未见来。
  ⑹羌笛二句——闻羌笛一声,愁思欲绝,月下独徘徊。羌笛:笛名。《风俗通》:“汉武帝时丘仲作笛,其后又有羌笛。”羌笛出于羌族,今甘肃一带,始为三孔、后有五孔,可吹五音。又:《初学记·乐部》:“风俗通曰:‘笛,汉武帝时丘仲所作也。’按,宋玉有笛赋,玉在汉前,恐此说非也。又马融长笛赋云,近代双笛从羌起。”
  【翻译】
  无。
  【赏析】
  这首词是就题发挥,写西域人对张骞的怀念。上片写了张骞离别西域时国内地的一个镜头。用折柳、赠梅、送至高台这些传统的形式,表示了西域人民对张骞的怀念。“折柳”、“赠梅”未必实有其事。“上高台”表示依依惜别之状。首句有“昔年”一词,表示是在追叙。
  下片转到现实中来,用“玉关”、“春雪”、“雁飞”、“笛声”,突出塞外的地理环境。“雁来人不来”,语浅情深,可见盼望之殷切。结尾用月影徘徊、羌笛悠悠来加深怀念的气氛。


相关阅读
1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聚蚊谣》,其古诗全文如下: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歘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 【查看全文】

2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阿房宫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 【查看全文】

3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出自唐朝诗人卓文君的古诗作品《白头吟》第四段,其全文如下: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 躞蹀御沟 【查看全文】

4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陌上郎西津海鹘舟》,其古诗全文如下: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 【查看全文】

5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作品《忆王孙冷红叶叶下塘秋》,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 【查看全文】

6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钗头凤红酥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