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出自唐朝诗人冯延巳的作品《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其古诗全文如下: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注释】
①萧索:萧条冷落。
②珠泪:珍珠大小的眼泪。
③坠:指眼泪滑落。
④枕簟:枕头和竹席。
⑤展转:即“辗转”,翻来覆去。
⑥浑:全。
⑦寐:睡觉。
⑧残酒:残留的醉意。
⑨中夜:半夜。
⑩练:柔软洁白的织品。
【翻译】
萧索凄冷的秋天夜晚,豆大的泪珠从我的脸上滑落。枕头和竹席微微的发凉,我翻来覆去全然没有睡意。我残存着醉意,就快要醒来。在半夜时分起身,月光明媚得如同白绢一样,夜空如同水一般绵软平静。台阶下面“纺织娘”悲哀地啼叫这寒凉的秋天。秋风吹向院子里的树,夜晚悄悄,屋内的门也紧闭了起来。只可惜在旧时携手一起经历欢愉的地方,相思一夜就将人折磨的萎靡不振。
【赏析】
起句“萧索清秋珠泪坠”,前四字写景,点明时节;后三字抒情,表现主人公在伤感落泪。起句情与景的交融,渲染了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以下由此出发,层层深入,情与景同时推进。“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枕簟微凉,说明时至秋令;辗转无寐,则言主人公心事重重。同时“萧索清秋”象征着南唐王朝衰败的时局,抒情主人公的“珠泪坠”也暗示词人因忧心国事而难过。
“残酒欲醒中夜起”,继续承接前面词意,表明主人公睡前曾借酒消愁,暗合“珠泪坠”的意象,睡后又起,则对应“展转浑无寐”。“起”字在这里起关连作用,为全词“词眼”,下面所有词句,都接续这字,描绘“起”后情景。“月明如练天如水”。因“起”而见寒色。
下片转而描写室外近景,转换为视觉、听觉,“阶下寒声啼络纬”,庭阶传来冷冷的“纺织娘”的啼叫声,“寒”带感情色彩秋夜劲风,庭树瑟瑟,静悄悄的重门关闭着,“悄悄”,言其静谧,衬托主人公心境的——凄清。
“阶下寒声啼络纬”,因为“起”而听秋虫啼叫;“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因为“起”而闻秋风吹院门。这时,主人公的残酒大概已经大醒,面对清秋之夜,踱步庭中,相思之情荡漾心中,想起了与情人相处的甜蜜日子——“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主人公认为值得自己珍惜的是旧时欢愉的携手之地,想念了一个夜晚,人变得如此的憔悴,正是相思成病。
直到这最后,作品才归结出题旨,表达对旧时欢愉的深深怀念之情。这首词的最大艺术特点是情与景的交融,景中寓情,情发于景。词中“萧索清秋”象征南唐王朝处在风雨飘摇中、岌岌可危的现实。词人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已怨妇的内心视角含蓄地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屡遭排挤打击的沉重心情。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子夜吴歌春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秦地罗敷女,采桑绿水边。 素手青条上,红妆白日鲜。 蚕饥妾欲去,五马莫留连。 【注释】 子 【查看全文】
2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出自唐朝诗人孙逖的古诗词作品《宿云门寺阁》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查看全文】
3 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出自唐朝诗人元稹的作品《连昌宫词》,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 【查看全文】
4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南堂暮年眼力嗟犹在》,其古诗全文如下: 暮年眼力嗟犹在,多病颠毛却未华。 故作明窗书小字,更开幽室养丹砂。 【注释 【查看全文】
5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来往载清吟,为偏爱吾庐,画船频系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金盏子赋秋壑西湖小筑》,其古诗全文如下: 卜筑西湖,种翠萝犹傍,软红尘里。 【查看全文】
6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拟古苍苍谷中树》,其古诗全文如下: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 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