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情懒。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 一番重午,旋买香蒲浮盏”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隔浦莲近·泊长桥过重午》,其古诗全文如下:
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年少惊送远。吴蚕老、恨绪萦抽茧。
旅情懒。扁舟系处,青帘浊酒须换。 一番重午,旋买香蒲浮盏。新月湖光荡素练。人散。红衣香在南岸。
【注释】
⑴隔浦莲近:词牌名。《白居易集》有《隔浦莲曲》,词名本此。《乐府解题》入“大石调”。此调作者颇多,而以周邦彦“中山县圃姑射亭避暑”一阕最为人称道。双调,七十三字。前片八句,四仄韵;后片八句,六仄韵。
⑵长桥:指吴江利住桥,即垂虹桥。重午: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⑶练:一本作“炼”。
⑷散:一本作“教”。
【翻译】
无。
【赏析】
开头“榴花”两句,应端午景物,兼触景伤情。言词人在一个端午节时,船泊吴江垂虹桥畔,只见眼前的石榴花仍旧像以前一样火红耀眼,但自己却在他乡的旅途中。因此看榴花,即起“每逢佳节倍思亲”之念。因思亲心切,使词人日见消瘦,所以连系在腕上的五彩丝绳,也因消瘦而宽松得褪下来。这两句可与词人《澡兰香·淮安重午》中“盘丝系腕”、“伤心红绡褪萼”句,互为参照。“红丝”,即以红丝线或五彩丝线编成辫状,系腕上。这是江南民间习俗,今亦有之。“梦绕”三句,言己远在异地,只能在梦中回归故乡见亲人,并能享受到故乡的美景:初夏暖风醉人,岸边菰蒲染绿了水色。“年少”三句。“年少”,这里指词人自己。可见此词是梦窗年青时的作品。此言词人从迷蒙中惊醒过来,才发觉与亲人别离的故乡仍旧是那么遥远。词人说:我记得故乡的蚕宝宝现在已经上山结茧了,但我思念亲人的离情别恨,却如那蚕茧中抽出来的丝一样,绵绵不绝,无穷无尽。上片写词人触景生情,怀念故乡亲人。
过片“旅情懒”三句,述眼前景。词人说:今天我暂泊行船在长桥旁,为了聊解旅途中的寂寞、倦怠,且去岸上饮酒销愁。“一番”两句是说:今天又是一个“重午佳节”,所以在喝酒时,我顺便买来些菖蒲切片,浸到酒杯中饮之去邪。这种南宋民间的风俗,与现在端午节中习惯饮雄黄酒相同。“新月”三句,言己酒后回船已经入夜,就解缆开船夜行。船在初月照耀的湖面上,激起的水道恰如一条长长的白练。南风从对岸吹来了阵阵荷花香,使人精神为之振奋。“新月”,五月初五夜,月亮尚是初月,故曰“新月”。“湖”,即指太湖。与题中“长桥”为利住桥两者吻合。且该湖为苏杭船只必经水道,词人常在这一带行走,所以途经那里。“红衣”一句,“红衣”,荷花的别称,如姜夔制《惜红衣》词,即是。入夏,荷花开始飘香,故有此句。结句一洗前面的沉郁气氛,令人读后也感到愁苦已去。
相关阅读
1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其古诗全文如下: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查看全文】
2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有感丹陛犹敷奏》,其古诗全文如下: 丹陛犹敷奏,彤庭欻战争。 临危对卢植,始悔用庞萌。 御仗收前殿,凶徒剧背城。 苍黄五 【查看全文】
3 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挽词少学真成己》,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学真成己,中年托著书。 辍耕扶日月,起废极吹嘘。 得志宁论晚,成功不愿余。 一为天 【查看全文】
4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出自唐朝诗人葛天民的古诗词作品《江上》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 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注 【查看全文】
5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幸有牙齿存,所悲骨髓干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垂老别》,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 投杖出门去,同行为 【查看全文】
6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出自古诗作品《千字文》,其释意如下: 【原文】 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 【翻译】 如此心地坦然,方可以昂头迈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