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30

  “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把君诗说。怅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千尺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
  【注释】
  佳人:指杜叔高。
  乘空:飞上天空。
  衣冠:指士大夫。
  夷甫:西晋宰相王衍字夷甫,喜欢清谈。
  檐间铁:屋檐下挂着的铁制风铃,称为”铁马”或“檐马”。
  【翻译】
  待我仔细品评你的诗作:它们像雄伟浩荡的钧天广乐的遗音,又像是复杂多变的洞庭《成池》之乐的逸响。有如纤尘不染的千丈阴崖,但见满眼雪积冰封,使人乍见之下。不禁毛发森然。哎,从来才华出众的人。遭际都往往坎坷不幸。因此对着天上那片亘古不变的明月,他们难免会感伤身世;或者躲进华丽冷清的屋子里,借弹奏锦瑟打发夜晚的无聊。
  你家祖籍该是在陕西咸宁,如今已经回不去了。你瞧瞧天空上风云变幻,仿佛连翱翔的鱼龙都因之惨然变色。再登高遥望当年北方家族避难南迁的道路。多少死难者的尸骨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无人掩葬,已经朽烂不存了。可恨把持朝政的那些当代王衍们。他们一味清谈,确实“清”到了家!夜半失眠,我常常引吭高歌,但觉悲风四起,檐前的铁马铮铮作响,仿佛又回到了杀敌的战场。请记住吧,我们的南方和北方。至今还是分裂的。
  【赏析】
  下片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长安杜家曾是大族,门望尊崇,但叔高一家与之有别,朝中众臣尔虞我诈、争权夺利。虽然叔高五兄弟都有才能,却因不会钻营而不能有所作为。接下来作者又对祖国分裂产生悲叹:曾经衣冠相继的中原路上,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遍地战骨渐渐销蚀。统治者大兴清谈之风,借以掩盖他们的无能和懦弱。但词人的爱国热情依旧高涨:“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此时词人好像又回到了年轻时与金兵作战的大年代,但这毕竟只是幻觉,取而代之的是无以复加的痛苦。末句“南共北,正分裂”便是造成作者如此痛苦的根源。
  全词词人擅用比兴,设喻新异,想像独到,词中称赏的诗境之美,高冷绝俗,亦可看作词人所追求的某种美学境界。


相关阅读
1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出自唐朝诗人杨基的古诗作品《天平山中》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 【查看全文】

2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百忧集行》,其古诗全文如下: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 【查看全文】

3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出自唐朝诗人阎选的作品《八拍蛮愁锁黛眉烟易惨》,其古诗全文如下: 愁锁黛眉烟易惨,泪飘红脸粉难匀。 憔悴不知缘底事,遇人推道不宜春。 【注 【查看全文】

4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 【查看全文】

5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岁暮归南山》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 【查看全文】

6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出自宋朝代诗人宋祁的古诗作品《木兰花东城渐觉风光好》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