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出自宋朝诗人阮阅的作品《减字木兰花·冬至》,其古诗全文如下: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注释】
①寒影初回:从冬至日起,太阳从南回归线北移,日影渐短,故称“初回”。
②长日至:指白天开始渐长。
③罗袜新成:冬至日晚辈要给长辈“拜冬”,进献履袜。称“履长之贺”。
④添一线:添加量日影的线长。
⑤秉烛:拿着点着的蜡烛(用来照明)。唐孟浩然《春初汉中漾舟》诗:“良会难再逢,日入须秉烛。”
⑥已减铜壶昨夜筹:黑夜渐短,记时的铜漏壶已减其筹码。
【赏析】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两句,描写早晨云雾散去,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这一天是一年当中影子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我国传统的阴阳观以阴阳来解释冬至,冬至又称“长至节”,冬至日白天最短,夜晚最长,此后开始逐渐变为昼长夜短的物候变化特征。“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两句主要描写冬至的习俗。“罗袜新成”,三国魏曹植有《冬至献袜履表》开头便是“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 南朝宋沈约《宋书》亦记:“冬至朝贺,皆如元旦之仪,又进履袜。”后魏崔浩《女仪》载:“近古妇人,常以冬至进履于舅姑。”冬至日,从日照角度看,自是从此以后,白天渐长,光照渐多。然从实际感受言,则冬至之后进入数九寒天,这是因为大地万物皆已冷透,虽日照渐长,此时依然最冷,正如夜间凉在半夜后,午间热在正午后的道理一样。冬至对长辈进履袜,保暖祈福,是节日祝福又有实际用处。
下片进一步写冬至日前后的天气变化。“绮意寒浅”,冬至以后,天气渐渐转暖,寒意渐渐减少。“尽道朝来添一线”,据《岁时记》载:“魏晋宫中,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长一线”,按气候变化规律,冬至后影长渐短,量日影的红线也应该慢慢变短才恰当。“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从今天开始,黑夜变短,夜间秉烛赏游时所携带的记时铜漏壶也将减少筹码,表现出作者对白日渐长的欣喜,对冬日寒意渐去的雀跃。
这首词虽然是变现节气时令规律变化的作品,语言平实而不平淡。“晓”、“瑞”、“绮”等形容词以及“回”、“浅”、“添”、“减”等字眼有效消减了寒日的凛冽之气,给人以温暖的感觉。此外,全词语言典雅得体,表现手法娴熟老道,善于借用文章典故,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语言技巧。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昌谷读书示巴童》,其古诗全文如下: 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 君怜垂翅客,辛苦尚相从。 【注释】 薄:微弱。 宵:宵夜。 君: 【查看全文】
2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放言世途倚伏都无定》,其古诗全文如下: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 龟灵 【查看全文】
3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正岸柳、衰不堪攀,忍持赠故人,送秋行色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解连环留别姜石帚》,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和云结。断江楼望睫,雁飞无极 【查看全文】
4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出自于诗经作品《访落》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于乎悠哉,朕未有艾。 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查看全文】
5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银汉难通,稳耐风波愿始从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其古诗全文如下: 烛花摇影,冷透疏衾刚欲醒。待不思量,不许孤眠不 【查看全文】
6 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郡吏来何暴,官家不敢抗。督遣勿稽留,龙种去携杖出自宋朝诗人梅尧臣的作品《汝坟贫女》,其古诗全文如下: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 郡吏来何暴,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