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氐州第一·波落寒汀》,其古诗全文如下:
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
渐解狂朋欢意少。奈犹被、思牵情绕。座上琴心,机中锦字,觉最萦怀抱。也知人、悬望久,蔷薇谢、归来一笑。欲梦高唐,未成眠、霜空又晓。
【注释】
①寒汀:秋天清寒冷落的小洲。汀.水中的小块陆地。
②向晚:临晚,傍晚。
③乱叶翻鸦:零乱的落叶迎风飘舞形如翻飞的鸦群。
④破雁:吹散大雁的行列。
⑤孤云缥缈:原指单独漂浮的云片随风飘扬,这里比喻贫寒或者客居的人。
【翻译】
凄清的汀洲上,江波慢慢降落,山村的渡口,已是暮色苍茫,极目远望,只见几点帆影在水波间移动。秋风乍起,落叶纷纷,暮鸦翻飞, 凛冽的疾风吹散了征雁的队形,天边单独漂浮的云片随风飘扬。为什么杨柳已经枯悴,更有斜阳映照其上,只微微留下一点残影?眼前景物牵动心怀,水路上入眼景色不断变换,忽然觉得自己变老了。
渐渐觉得自己和那些狂放的朋友们日益衰颓,绝少欢乐,却无奈仍被相思之情所缠绕。当年的爱情,别后的情书,这些东西最能萦绕我的心。我知道,我的亲人也在长久地思念我,只等明年春天,蔷薇花谢的时候,我就回去和她团聚。想在梦中见到我的情人,但还没有睡着,含霜的夜晚已经过去,天又亮了。
【赏析】
上阕写景,结拍入情。“波落寒汀,村渡向晚,遥看数点帆小”——词人目睹之实景。前两句写近景,后一句写远景。词人乘船,在一个秋日的黄昏到达荒村野渡。词人仔细观察了秋天水落后留下的痕迹,十分细腻。笔法灵动,句式灵活,化静为动,引人人胜。
“乱叶翻鸦,惊风破雁,天角孤云缥缈”——写仰望所见之景。秋风扫落叶,惊动树上栖鸦满天乱飞,天空雁阵也被逆风吹散乱成一片。“翻”、“破”炼字,由“乱叶”、“惊风”引出,生动准确。“破”字写雁阵逆风而飞,惊风吹来,吹散了行列。“乱叶”二句,仰观所得,作对句状难写之景。“乱叶”写地上,“惊风”写天空。
“官柳萧疏,甚尚挂、微微残照”——继续写近景。与上文“乱叶”相补充,更展示出秋景之凄凉。“写秋景凄凉,如闻商音羽奏”,更着以“官柳萧疏”、“微微残照”,与村渡所构成的荒凉、凄清、黯淡的意境,对于羁旅行役之人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秋声秋色,秋气肃杀,不道斜阳映柳,却道柳挂残阳,又照应“向晚”,想象奇特,出语自然奇异。更增羁旅之愁、迟暮之感。“微微”二字,体物尤工。
“景物关情,川途换目,顿来催老”——总括上阕近景、远景、天上地下之景,融会成为一个开阖自如、浑厚自然的整体境界。“关情”以后人情,透出心事;“川途”即水路。让人触景生情,“顿来催老”。正因为如此,一片萧瑟景物使词人忽然觉得变老了,油然而生迟暮之感。“顿来催老”直说破,暗含“关情”一语,激发词人岁月易逝、人生易老之感慨。
相关阅读
1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出自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古诗作品《春江花月夜》,其全文如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 【查看全文】
2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凤栖梧帘内清歌帘外宴》,其古诗全文如下: 帘下清歌帘外宴。虽爱新声,不见如花面。牙板数敲珠一串,梁尘暗落 【查看全文】
3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村行春半南阳西》,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 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 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 半湿解征 【查看全文】
4 前事顿非昔,故苑年光,浑与世相隔。向暮巷空人绝,残灯耿尘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前事顿非昔,故苑年光,浑与世相隔。向暮巷空人绝,残灯耿尘壁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应天长吴门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丽花斗靥,清麝溅尘,春声遍满芳陌。竟路障空云 【查看全文】
5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那岸边。少年,好花新满船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河传江畔相唤》,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畔相唤,晓妆鲜。仙景个女采莲,请君莫向 【查看全文】
6 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出自唐朝诗人钱起的古诗作品《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