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57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减字木兰花·送赵令》,其古诗全文如下:
  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
  故人重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惭愧青松守岁寒。
  【注释】
  ⑴减字木兰花: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减兰。
  ⑵赵令:指赵晦之,名昶,海州人或涟水人,海州与涟水相邻。令:古代官名,知县,此时赵昶任高邮令。据东坡于宋哲宗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自杭还朝过高邮为赵昶作《四达斋铭》引云:“高邮使君赵晦之”。使君,非指太守,乃奉使官之意,故知“赵令”乃高邮令赵昶。
  ⑶梭(suō):织布机上的部件,穿引很快。多用以比方往来迅速,如日月如梭。
  ⑷拟奈何:打算怎么办。
  ⑸官况阑珊(lán shān):意谓出仕为官的热情淡漠了。况:况味,境况和情味。阑珊:衰落,即将残尽。
  ⑹青松守岁寒:指青松耐寒冷,终岁不凋。语出《论语·子罕》:“子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意谓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树是最后凋零的。
  【翻译】
  往日春光亭下的流水,现在在哪里啊?日月如梭,我们头发都白了,打算怎么办啊!友人再一次相见,我已不能适应变化不测的世事。出仕的热情淡薄了,自愧不如青松,青松在寒时也能守住本色。
  【赏析】
  上片“春光亭下。流水如今何在也”,是说词人早年与赵晦之相识在春光亭下,那亭下的流水已不知逝去到什么地方了,回忆起当年交友,情深谊厚。从此词的下文“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看,“春光亭下”云云,当指第一次密州相见之时,那时词人刚四十岁,尚属壮年,至此时的第三次赠词,词人已是五十六岁,故得称“白首”,且时隔十六年,也与“岁月如梭”相合。
  下片:“故人相见。世事年来千万变。官况阑珊。”词人在“故人”面前,倾诉着自己别后的仕宦坎坷经历,有如赵晦之早年的失官东武令和“三仕已之无喜愠”等遭遇,但自己则更为悲惨,“官况”可谓大起大落,几度挫折,正是“世事年来千万变”的反映。结句“惭愧青松守岁寒”,是说自己难能如青松耐守岁寒一般,而倍感惭愧。
  词中的“白首相看拟奈何”、“惭愧青松守岁寒”诸句,虽慨叹时光流逝,无奈“岁月如梭”;但是词意却隐含着“壮志难酬”和坚守职责、不惧磨难的积极内涵。读之令人肃然起敬。全词曲尽心态,含蓄哿慨,笔力纵横,铸语自然。


相关阅读
1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出自晋朝诗人何逊的作品《咏早梅兔园标物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 【查看全文】

2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出自元代诗人白朴的古诗作品《驻马听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 【查看全文】

3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出自宋朝诗人汪元量的作品《湖州歌其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 【注释】 ① 【查看全文】

4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 【查看全文】

5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咏三良》,其古诗全文如下: 弹冠乘通津,但惧时我遗。 服勤尽岁月,常恐功愈微。 忠情谬获露,遂为君所私。 出则陪文舆,人 【查看全文】

6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荆州贼平临洞庭言怀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修蛇横洞庭,吞象临江岛。 积骨成巴陵,遗言闻楚老。 水穷三苗国,地窄三湘道。 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