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58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浣溪沙·山色横侵蘸晕霞》,其古诗全文如下: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
  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注释】
  ①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沙”或作“纱”,亦作“浣纱溪”。双调42字,分平韵、仄韵两体。上片三句皆平韵,下片三句有两句平韵。
  ②横侵:纵横扩展。
  ③蘸(zhàn):原意为把物件浸入水中,引申为以液体沾染他物。
  ④晕霞:指太阳光线经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光象,这里指晚霞。
  ⑤湘川:不是指湖南湘水,这里指湖北古荆州地区。
  ⑥寒花:寒冷天气开的花,但在古代诗词中多指菊花。
  ⑦尚:尚有。
  ⑧南望:是词句的省略语,指苏轼从荆州遥望故乡四川眉山,其方向应在西南。
  ⑨平沙:广阔的沙原,当指荆州长江江岸的辽阔沙原。
  【翻译】
  山色浸染着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风平浪静秋花正开放。远处的树林边散落着几户人家,乌鸦还在啼叫寻觅着栖息的地方。睡梦中曾走遍故乡的条条小路,酒醒后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着千里广衰的沙原。
  【赏析】
  词的上片,淋漓尽致地描写了深秋的景色。那苍翠的山色纵横扩展,沾染着长空中的五彩晚霞,湘川的秋风寂静不动,茂盛的菊花正绽苞开放。远处的村舍散落在树林丛中,突然听到晚鸦的阵阵啼叫声,它们正在傍晚飞归故巢。这些秋景的描写,如唐代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卢司户》)及元曲家白朴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的深秋意象,给人以萧瑟寂寥的艺术感受,这情景会勾起游子们的无限思乡情感。
  在此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当口,下片立即转入了“梦到故园”的具体描写。苏轼喟叹着说:“离开故乡不知有多少路程了!”于是,苏轼喝醉了酒昏昏欲睡,却在梦中忆起了离别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在梦惊之后贪婪地遥望着西南方的远隔天涯的眉山“故园”,不禁一阵空虚寂寞。此情此景,触目伤神,全词便在那月亮正静静照着江岸千里沙原的怅惘中戛然而止。
  全词即景抒情,如行云流水,“望”字是整首词的“词眼”。先是远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进而平望远林村舍,最后着眼于南望故园。层层递进,首尾相映。在时间安排上,起自傍晚,终至夜深,表示其思乡之念,悠悠绵长。故其情感自然质朴,又委婉曲折,含蕴丰富,可谓一唱三叹,真堪与杜甫名句“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秋野五首》)的韵味相媲美。此词的主旨是游子思乡的情感抒发,也是与苏轼的淡漠名利的观念相一致。这与苏轼《南行集》诗中的“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初发嘉州》),及“幽怀耿不寐,四顾独徬徨”。“却思旧游处,满陌沙尘黄”(《牛口见月》)的诗句情绪遥相呼应。


相关阅读
1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病起今日秋风里》,其古诗全文如下: 今日秋风里,何乡一病翁。 力微须杖起,心在与谁同。 灾疾资千悟,冤亲并一空。 百年先 【查看全文】

2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出自当代诗人徐志摩的作品《再别康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查看全文】

3 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回头语小姑,莫嫁如兄夫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去妇词》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来有弃妇,弃妇有归处。 今日妾辞君,辞君遣何去? 本家零落尽,恸哭来时路。 忆昔未嫁 【查看全文】

4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出自宋朝诗人:李德裕的古诗作品《谪岭南道中作》第七八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 【查看全文】

5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登锦城散花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 【查看全文】

6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词作品《秋兴八首其一》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