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月夜听卢子顺弹琴》,其古诗全文如下: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注释】
1、闲夜坐明月,一作“闲坐夜明月” 。
2、释居月《琴曲谱录》有《悲风操》、《寒松操》、《白雪操》。《白帖》:《阳春》、《白雪》、《绿水》、《悲风》、《幽兰》、《别鹤》,并琴曲名。
3、钟期:指钟子期。《列子·汤问》说,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俞伯牙弹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俞伯牙要表达的内容,钟于期都能听出来。
4、《风俗通》:俞伯牙方鼓琴,钟子期听之,而意在高山,子期曰:“善哉乎!巍巍若泰山。”顷之间,而意在流水,子期曰:“善哉乎!汤汤若江河。”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以世无足为知音者也。
【翻译】
清静的夜里坐在明月下,听着幽人卢先生弹奏起古琴。忽然听到《悲风》的曲调,又好像是《寒松》的声音。《白雪》的指法使您纤手忙乱,《绿水》的音节确实让人养性清心。可惜钟子期早已死去,世上再也找不到那样的知音。
【赏析】
“闲夜坐明月,幽人弹素琴”运用铺叙的手法,描绘一幅夜里闲坐、明月当空、静听幽人弹素琴的落寞景致,为下文“世上无知音”的孤寂惆怅之情作铺垫,埋伏笔。
“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用借喻手法:忽闻“悲声调”,宛若“寒松吟”,喧染悲凉的氛围,把加深悲愁的情愫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用拟人手法: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便于作者尽情发挥,以情景交融的方式,把作者知音难觅的孤寂真情实感融入诗中,进而达到引人入胜之效果。
“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此句借用“钟子期”、“俞伯牙”典故喻己,紧扣上文,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表达出诗人知音难觅的孤寂落寞之情感。
诗中《悲风》、《寒松》、《白雪》、《绿水》都是古曲名,意在描写隐士卢子顺弹琴的高超的艺术水平,进而发出“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的感叹。
这首诗写听幽人弹琴,借以慨叹世无知音。思想情绪未免有些消极,但其中也必定饱含着诗人一生坎坷、历尽艰难的辛酸痛苦。一首诗中列出四首琴曲名来,可见李白对琴道是很熟悉的。其中写《渌水》时,言其作用可以“清虚心”,这是李白的一个重要音乐观点。其所以如此,恐与李白多受老庄思想影响有密切关系。
从写作上看,首写弹琴,中写琴曲,末写慨叹。在写琴曲时,诗人以《寒松吟》比《悲风》,虽是以琴曲比琴曲,却又使人能从曲名上想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为“悲”与“寒”皆冷色字,感情色彩是一致的,“风”与“松”则使人想到松涛,并进而想到乐音的特色。又琴曲有《风入松》,传为嵇康所作,“风”与“松”相连,可使人想起这一琴曲。此可见诗人的比喻是如何贴切!再者,“《白雪》乱纤手”一句,诗人不仅以一“乱”字,写出弹琴动作的特点,而且从《白雪》还可使人想到纤手的白嫩,这样的配词,真是妙不可言!
相关阅读
1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看星度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惜秋华数日西风》,其古诗全文如下: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 【查看全文】
2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出自宋朝诗人韩琦的作品《九日水阁》,其古诗全文如下: 池馆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会重阳。 虽惭老圃秋容淡,且看黄花晚节香。 酒味已醇新过熟, 【查看全文】
3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危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巫山一段云清旦朝金母》,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旦朝金母,斜阳醉玉龟。天风摇曳六铢衣。鹤背觉孤 【查看全文】
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①;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②?虚而不屈③, 【查看全文】
5 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谋身拙为安蛇足,报国危曾捋虎须出自唐朝诗人韩偓的古诗作品《安贫》第五六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风慵展八行书,眼暗休寻九局图。 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谋身拙为 【查看全文】
6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出自唐朝诗人戎昱的作品《咏史》,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