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出自宋朝诗人杜安世的作品《卜算子·樽前一曲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注释】
⑴卜算子:词牌名。
⑵樽前:在酒樽之前。一作“尊前”。
⑶恨应更、多于泪:按《卜算子》词调,结句本为五字句,此处加一字,为衬字。下阕结句同。
⑷缘:因为,由于。
【翻译】
美酒当前,歌女高唱一曲,歌中似有千重含义。她在刚要唱歌之时已经泪流满面,恐怕她心中的苦恨比泪水还多。
我试着问她,为何事而如此悲伤?她如痴如醉,沉默不语。我也是个多情人,听不了伤心人说伤心事。唯恐两人同病相怜,共同悲歌。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其情事大致类于白居易之《琵琶行》,然而小词对于长诗,在形式上有尺幅与千里之差别。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卜算子》词调上下片的两个结句,本为五言句,此词则各加了一个衬字变成六言句(三三结构)。大凡词中加衬字者,语言都较通俗,此词亦然。
相关阅读
1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行香子七夕》,其古诗全文如下: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 【查看全文】
2 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盈盈一点芳心,占多少春光,问卿知否?红妆莫斗。谁得似、净骨天然清瘦出自清朝诗人顾太清的作品《玉烛新白海棠》,其古诗全文如下: 初晴新雨后。乍洗褪胭脂,缟衣妆就。东风 【查看全文】
3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终身误》,其古诗全文如下: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查看全文】
4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词作品《凉思》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兼春远,南陵寓使迟。 天涯占 【查看全文】
5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出自唐朝诗人严武的古诗作品《军城早秋》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 【查看全文】
6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金陵歌送别范宣》,其古诗全文如下: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