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19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出自宋朝诗人魏玩的作品《好事近·雨后晓寒轻》,其古诗全文如下: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
  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
  【注释】
  ①残漏:漏声将尽。残:阑也,垂尽之意。漏:古计时之器。
  ②凄咽:形容声音悲凉呜咽。
  ③去程:离去远行的路程。
  ④赊:远也。
  ⑤海棠阴下:一作“海棠花下”。
  ⑥按:按歌,谓依节拍唱歌。
  ⑦凉州:乐曲《凉州曲》。是唐代边塞之乐,当时属于新声,声情比较悲凉。
  【翻译】
  雨后拂晓,寒气依然很轻。花外的早莺,已经停止了啼声。使人添愁的是隔溪对岸,传来更鼓的叮冬。一声声敲向心里,彷待是抽泣与哽咽交并。怎能忍心西望,那遥远的征程。离别的情丝,跟愁肠一起盘结回萦。这和对坐海棠花阴之下,完全是两种不同情景。那时候演奏的是,《凉州》新曲,其乐融融。
  【赏析】
  这一首《好事近》,写闺中女子怀人之思,以铺叙手法直笔写来,点点滴滴,扣人心弦。词的上片由写景到写人。
  “雨后晓寒轻,花外早莺啼歇”,开头二句写景,雨后清晨,寒意尚未消退,树丛花草间的黄莺儿停止了啼鸣,清冷之气扑面而来。女主人公早早醒来,感觉到寒气侵肌,她独自聆听着屋外早莺的呜叫,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从而映衬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凄冷。
  “愁听隔溪残漏,正一声凄咽”二句提醒人们夜晚已经过去,但在愁绪万千的女主人公听来,只觉“一声凄咽”。漫漫长夜已尽,心中的伤感和孤寂却并未结束。可以想象,当初女主人公和他告别时,一定也是在这样一个长夜将尽的时刻。那一声更鼓听起来像在催人离去,在以后独自生活的日子里,也无数次地提醒着她,游子尚未归来。这“一声凄咽”其实是她将内心情绪投射于外物的表现,更鼓声使她回想起和情人离别的情景,这就暗中为下阕写怀远人埋下伏笔。
  下片着重表现思妇的心理活动。“不堪西望去程赊,离肠万回结”,“不堪”二字,写出女子愁思的辗转起伏。因为深切思念游子,所以忍不住“西望”,却又因为“西望”而黯然神伤,由此生出“不堪”之叹。“去程赊”极言距离之远,“离肠万回结”直言愁思之深。一个“结”字,点出愁之纷乱,好比一团乱麻,充塞心间,牵扯不清,打了无数死结,无处可诉,亦无可排解。女主人公的愁思此刻已达到顶点,若再铺叙下去,恐怕难以为继。
  “不似海棠阴下,按《凉州》时节”,结尾一句转入回忆。她想起自己曾与他在海棠花的树荫下,合奏《凉州曲》。这种边塞之曲听起来应当是荒凉悲壮的,但二人合奏之时,却浑然不觉。词中并未直接写女子的心情,但从“不似”二字可见,今与昔的巨大落差,进一步加深了女主人公的悲伤和凄凉感受。这份深如海的愁思,已经难以言表了。“凉州”一句,给全词染上了一种萧索荒寂的气氛,巧妙地中和了前文浓烈缱绻、缠绵难解的情思,同时也暗合了女主人公的心境,作为结句,实为点睛之笔。


相关阅读
1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泥。试与扶头浑未醒。休问。梦魂犹在葛家溪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定风波昨夜山公倒载归》,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夜山公倒载归。儿童应笑醉如 【查看全文】

2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出自唐朝诗人孟浩然的古诗作品《宴梅道士山房》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金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查看全文】

3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古诗词作品《玉楼春红梅》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 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查看全文】

4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出自元朝诗人张可久的作品《塞鸿秋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疏星淡月秋千院,愁云恨雨芙蓉面。伤情燕足留红 【查看全文】

5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_道德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出自古典作品的作品《道德经》,其内容全文如下: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查看全文】

6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汉苑风烟吹客梦,云台洞穴接郊扉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令狐八拾遗见招送裴十四归华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二十中郎未足希,骊驹先自有光辉。 兰亭讌罢方回去,雪夜诗成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