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19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出自宋朝诗人李之仪的作品《忆秦娥·用太白韵》,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注释】
  忆秦娥:又名《秦楼月》《碧云深》。世传李白首制此调,因李白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名“忆秦娥”。双调,四十六字。分仄韵、平韵两体,仄韵词多用入声韵,上下片各一叠韵。
  霜风:刺骨寒风。
  凌歊:即凌歊台。南朝宋孝武帝曾登此台,并筑离宫于此,遗址在今当涂县西。
  音尘:音信,消息。
  天际:天边。
  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
  【翻译】
  清澈的溪水呜咽着,霜风吹散了云洗出山头的月亮。山头的月亮,将云迎接回来,又将云送走。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节。在凌霄台上眺望,没有音信。帆船来来往往,天边是帝王的住所。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词。上片写景,有清溪,霜风,山月,还有山月下随风飘动的流云。一个“咽”字,传出了“清溪”哽哽咽咽的声音;用个“洗”字,好像山头月是被“霜风”有意识地“洗”出来的,这个“洗”字,也使山月更加皎洁。山高月小,霜风斜峭,再配上哽咽的流水,给人以如置空谷,如饮冰泉之感。“霜风”句中,暗藏一个“云”字:无云则山月自明,无须霜风之“洗”。换句话说,山月既须霜风“洗”而后出,则月下必有云遮。这样上片结句中“云归”、“云别”出现就不显突兀。迎、送的主语是“山月”,一迎一送,写出了月下白云舒卷飘动的生动形象。“云归”、“云别”两句,又将“霜风”的“风”字暗暗包容句中。云归云别,烘云托月,使皎洁的山月,更见皎洁。上片写景如画,幽静深美。着一“咽”字,以动衬静,更觉其静。
  下片,词人触景生情,怀念帝乡之感油然而生。“凌歊”,即凌歊台,遗址位于今当涂县西,为当地名胜。李之仪在姑溪时,思想上是苦闷而消极的,且僻居荒隅,远离朝廷,更见悲苦。但从结句的“双阙”看,词人仍未忘朝廷。“双阙”,古代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用的楼,代指帝王的住所。作者把国事系于心头,盼望朝廷下诏起用,故“望断”云云,即是这种心情的形象反映。“天际”一词,暗示了词人盼望帝京之切;而“音尘绝”则可见词人的失望与怅惘。


相关阅读
1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碾玉钗摇鸂鶒战,雪肌云鬓将融。含情遥指碧波东,越王台殿蓼花红出自唐朝诗人和凝的作品《临江仙海棠香老春江晚》,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棠香老春江晚,小楼雾縠涳濛。翠鬟初出 【查看全文】

2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达时皆笑屈原非,但知音尽说陶潜是出自元朝诗人白朴的作品《寄生草饮》,其古诗全文如下: 长醉后方何碍,不醒时有甚思。糟腌两个功名字,醅渰千古兴亡事,曲埋万丈虹霓志。 【查看全文】

3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绮罗香咏春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 【查看全文】

4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幽梦里,传心曲。肠断处,凭他续。文君婿知否,笑君卑辱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满江红忧喜相寻》,其古诗全文如下: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 【查看全文】

5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古诗作品《南园十三首其一》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查看全文】

6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茅飞度江洒江郊,高者挂卷长林梢,下者飘转沈塘坳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度江洒江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