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次杯盘催酩酊。醉帽频倚,又被风吹正。踏月归来人已静,恍疑身在蓬莱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19

  “取次杯盘催酩酊。醉帽频倚,又被风吹正。踏月归来人已静,恍疑身在蓬莱顶”出自宋朝诗人李之仪的作品《蝶恋花·天淡云闲晴昼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淡云闲晴昼永。庭户深沉,满地梧桐影。骨冷魂清如梦醒,梦回犹是前时景。
  取次杯盘催酩酊。醉帽频倚,又被风吹正。踏月归来人已静,恍疑身在蓬莱顶。
  【注释】
  ①酩酊:指醉得迷迷糊糊的
  ②倚:倾斜
  ③蓬莱: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常泛指仙境。
  【赏析】
  词至南宋始多运典,有“掉书袋”之习。而北宋词坛,一般仍以白描精绘、直抒胸臆为主,与唐五代词相去不甚远。李之仪的词大致亦多如此。
  此词上阕主要写作者白昼酣睡和初醒之状。前三句都写作者昼眠初醒时所见之景。“天淡云闲”,括写此日好天气,而“晴昼永”三字,表面似写昼长,实际上却暗写作者昼眠时间之长。“庭户深沉”,既交代了作者的昼眠地点,又说明作者是闭门独眠。而“满地梧桐影”,则点缀了庭内的幽静气氛。“骨冷魂清”四字,固然可能是昼梦所致,但从全词的纵酒豪放的落拓不羁来看,作者很可能就是躺在梧桐树下的阴影中昼眠的。“梦醒”、“梦回”,说明作者是睡了又睡、一梦连一梦。而所梦者,则皆是生平所感之人事。
  于是,作者因梦而感慨,索性爬将起来,到外面去喝酒排遣了。下阕即由酣睡而转到了对自己醉酒情景的描写。此处的“催”字用得好,表明作者是催促自己赶快醉去,这与杜牧的诗句“但将酩酊酬佳节”同妙。而“醉帽频倚,又被风吹正”之句,虽纯从杜甫的诗句“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傍人为正冠”中化出,但却活画出作者从酒肆出来,巾帽歪戴,一个人在风中醉步踉跄、摇摇摆摆的醉酒情景。“踏月”二字,则说明作者归来已经天黑,暗透出其饮酒时间之长,与上阕之“晴昼”恰成反笔。“人已静”,则已夜深矣。而作者却仍然恍恍忽忽,怀疑自己是否身在“蓬莱顶”上。这不仅说明此时作者酒意尚未全醒,又反映了词人豁达开朗、怡然自乐的情怀,与“醉帽频倚”数句,都可说是“酩酊”二字的具体写照。
  总之,此词上阕写白昼独眠,下阕写夜半醉归,表现了作者对酒当歌、行乐及时的人生态度和宽敞胸怀。而其对人生的感叹之意,则均在酣睡与醉酒之后深藏着,让人们自己去领会。这可以说是此词的基本构思。


相关阅读
1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出自明朝诗唐伯虎的作品《把酒对月歌李.白前时原有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查看全文】

2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示长安君》,其古诗全文如下: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 【查看全文】

3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学蒲柳凋,贞心尝自保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慈姥竹》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野竹攒石生,含仲映江岛。 翠色落波深,虚声带寒早。 龙吟曾未听,凤曲吹应好。 不学蒲柳 【查看全文】

4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不遇咏》,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阙献书寝不报,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家 【查看全文】

5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出自宋朝诗人林景熙的作品《溪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 【查看全文】

6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出自唐朝诗人谢朓的作品《王孙游绿草蔓如丝》,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注释】 ①蔓:蔓延。 ②英: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