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21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杵声齐·砧面莹》,其古诗全文如下: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注释】
  ①砧﹕捶衣服的垫石。莹:光洁、透明。
  ②杵:捶衣服的木棒。
  ③泪墨题:泪和着墨汁写信。
  ④玉门:古通西域要道。
  ⑤戍人:守卫边疆之军人。
  【翻译】
  捣衣石的表面因年长日久的使用,早已光洁平滑,杵声协调、齐整。捣完制成衣服给丈夫寄去,可是在题写姓名、附就家信时却止不住涕泣连连。寄到玉门关已是万里之外了,可是戍守边关的人还在玉门关的西边。
  【赏析】
  这首词从怨女的角度,展现了一幕人铸间悲剧。通过描写闺中人思念远戍征人,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上片起二句从捣练的工具运思下笔,而字里行间自有捣练之人。从“砧面莹”的“莹”字,可以想见,作为一位征人的妻室,捣练帛,作征衣,早已是她的繁重的家务劳动的一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至那面砧石已经被磨得如此光莹平滑。从“杵声齐”的“齐”字,则可以想见她的捣练操作之熟练,以及与同伴合作之协调。而那一记记有节秦的杵声中,正倾注了她辛劳持家的全部心力。传出了她忆念远人的万缕深情。
  下面“捣就征衣泪墨题”一句。道破题旨,点明其捣练制衣的目的是寄与远戍边关的丈夫,而题写姓名、附寄家书之际。一想到丈夫远在万里外,归期渺茫,生死难卜,今世今生,相见无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一边磨墨,一边落泪,泪水和着墨水写信。这三个字,饱含了一位失去家庭幸福的妇女的无限辛酸苦痛。
  结末两句与“捣就征衣”句紧相承接,从戍人的角度进一步加重了这幕悲剧的份量。句中的“玉关”即玉门关,但此处不一定是实指,只是极言戍地之远,也暗含班超上疏所说“但愿生人玉门关” (《后汉书·班超传》)及李白诗“玉关殊未人” (《塞下曲》六首之五)之意。
  结末两句采用了翻进一层的写法。这两句先写玉关之远,再推进一层。写戍人所在地之远,从而使上、下句间有起伏转折之致,而且,每转愈深,把这一家庭悲剧显示得更其可悲,把悲剧中女主角的伤离怀远之情表现得更深更曲。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这负载着她的柔情蜜意的征衣包裹,寄到玉关已要经历千山万水,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寄到远在玉关之西的戍人手中,就更遥遥无期了,更不知这包寒衣寄到时戍人是否尚在人间。这样一个最凄惨、最残酷而又可能出现的悲剧结局,正是长期笼罩在她心头的一片阴影,也正是她题寄这包征衣时泪墨难分的一个最痛楚的原因。
  欧阳修名句“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颇为人称道,此词结尾句式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全词精炼含蓄,概括集中,感情真挚,余韵悠长,正如张炎在《词源》中所述:“词之难于令曲,如诗之难于绝句,不过十数句,一句一字闲不得,末句最当留意,有有余不尽之意始佳。”


相关阅读
1 清奇。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依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清奇。好借秋光,临水色、写瑶卮。向醉中织就,天孙云锦,一杼新诗。依稀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木兰花慢饯赵山台》,其古诗全文如下: 指罘罳晓月,动凉信、又催归。正玉 【查看全文】

2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胡关饶风沙》,其古诗全文如下: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 【查看全文】

3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堤上行江南江北望烟波》,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查看全文】

4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出自宋朝诗人刘过的古诗作品《登白云绝顶》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雨罢新晴怯宿寒,一帘秋色满阑干。 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 累世避人 【查看全文】

5 谁见。新腔按彻,背灯暗、共倚篔屏葱茜。绣被梦轻,金屋妆深沈香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谁见。新腔按彻,背灯暗、共倚篔屏葱茜。绣被梦轻,金屋妆深沈香换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绛都春为李篔房量珠贺》,其古诗全文如下: 情黏舞线。怅驻马灞桥,天寒人远。旋 【查看全文】

6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听鼓城头叠鼓声》,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注释】 ⑴叠鼓:重迭的鼓声。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