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出自宋朝诗人欧阳修的作品《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注释】
⑴采桑子: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采桑子”可能是从大曲截取一遍而成独立的一个词牌。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罗敷媚”。双调,四十四字,八句。上下片都是起句仄收,以下三句用平韵。
⑵天容:天空的景象;天色。西湖:此指颍州西湖。
⑶云物:犹言景物。
⑷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泛指音乐。
⑸风清月白:形容夜景幽美宜人。
⑹琼田:神话传说中的种玉之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⑺骖鸾: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登仙。骖:驾,乘。
【翻译】
西湖风景真好啊,天光水色融为一片,景物都是那么清丽新鲜。鸥鸟白鹭安稳地睡眠,它们早就听惯了管弦。那风清月白更是迷人夜,湖面好似一片白玉田。有谁还会羡慕乘鸾飞升成仙呢,这时人在游船中就好比是神仙。
【赏析】
此词描写西湖的天光水色,侧重于月色下的西湖,尤其着意刻画了一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西湖夜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深深热爱和眷恋,反映了欧公晚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词的上片着力表现西湖的恬静脱俗。词人用鸥鹭闲眠来烘托,一方面突出西湖的静谧,另一方面暗示西湖的游客的高雅脱俗,没有功利之心:尽管游人往来、管弦声声,但是鸥鹭毫不戒备,依然安睡。
词一开始,作者便充满喜悦之情地衷心赞美西湖。湖上的“鸥鹭闲眠”,表明已经是夜晚。宋代士大夫们游湖,习惯带上歌妓,丝竹管弦,极尽游乐之兴。
鸥鹭对于这些管弦歌吹之声,早已听惯不惊。这一方面表明欧公与好友陶醉于湖光山色间;另一方面也间接表现了欧公退隐之后,已无机心,故能与鸥鹭相处。相传古时海边有个喜爱鸥鸟的人,每天早上到海边,鸥鸟群集,与之嬉戏。欧公引退之后,欢度晚年,胸怀坦荡,与物有情,故能使鸥鹭忘机。
词的下片写月下西湖的景色及夜晚泛舟西湖的欢悦之情。虽然西湖之美多姿多态,但比较而言要数“风清月白偏宜夜”最有诗意了。清风徐徐,月光皎洁,湖水澄澈,晶莹透明,月光一照,闪闪发光。这时泛舟湖心,天容水色相映,广袤无际,好似“一片琼田”。“琼田”即神话传说中的玉田,此处指月光照映下莹碧如玉的湖水。
这种境界会使人感到远离尘嚣,心旷神怡。人在此时此境中,很容易产生“人在舟中便是仙”的妙想,谁还愿意乘着骖鸾做神仙呢!后来张孝祥过洞庭湖作《念奴娇》云“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且曰“妙处难与君说 ”,同此境界,同此会心。
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出自西汉诗人罗敷的作品《陌上桑》,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 【查看全文】
2 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旧恨新欢相半。谁见?谁见?珊枕泪痕红泫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如梦令纤月黄昏庭院》,其古诗全文如下: 纤月黄昏庭院,语密翻教醉浅。知否那人心。 旧恨新欢相半。谁见 【查看全文】
3 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面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倦寻芳坠瓶恨井》,其古诗全文如下: 坠瓶恨井,分镜迷楼,空闭孤燕。寄别崔徽,清瘦画图春 【查看全文】
4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金买光景,但疏钟催晓,乱鸦啼暝出自宋朝诗人陆睿的作品《瑞鹤仙湿云粘雁影》,其古诗全文如下: 湿云粘雁影,望征路,愁迷离绪难整。千 【查看全文】
5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自当代文学家毛泽东的古诗作品《沁园春雪》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查看全文】
6 相思晚望松林寺,唯有钟声出白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相思晚望松林寺,唯有钟声出白云出自唐朝诗人皇甫冉的作品《同李万晚望南岳寺怀普门上人》,其古诗全文如下: 释子身心无垢纷,独将衣钵去人群。 相思晚望松林寺,唯有钟声出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