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34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其古诗全文如下:
  方丈浑连水,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老去恨空闻。
  范蠡舟偏小,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注释】
  ①司马弟:李固的弟弟。
  ②方丈:又名方壶,古代传说中海上三座仙山之一。《史记·封禅书》载:“自齐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浑:全然。连水:山水相连。
  ③天台:即天台山,在今浙江省。
  ④范蠡:春秋时越国大臣。
  ⑤王乔:传说中的仙人王子乔。
  ⑥随万物:随着万物一同沉浮升迁。
  ⑦尘氛:世俗之气。
  【翻译】
  方丈山与茫茫大海连成一片,天台山总是在烟云中若隐若现。我常在人间的画卷中看到这样的美景。如今年纪大了,只能空闻,不能亲临其境。范蠡泛游太湖的船偏小,不能载我同游;王子乔所乘的仙鹤只有一只,不能度我飞升。我一生只能随波逐流,怎样才能摆脱这世俗之气呢。
  【赏析】
  这是杜甫在赏鉴了一幅山水画后所作的一首题画诗。首联以浪漫的笔调描写了画面的美景,将方丈、天台两座仙山与苍茫的大海、缥缈的烟云放在一起描绘,增强了画面的苍茫之感和神秘之气。此为虚笔描摹。接着诗人笔锋陡转,由虚入实,抒写了自己欣赏完画作之后的内心感受。面对如此神山胜境,诗人慨叹自己年华已老,不能亲自前去游览一番,只能在画中一饱眼福了。颈联承接上联的“老”、“空”二字进一步抒发感慨。画中轻舟荡漾,可惜舟小,容不下诗人同游;画中仙鹤长鸣,可惜只有一只,也不能带着诗人飞升。诗人面对画中美景,只能徒自怨叹。而画中之景愈美,诗人的心情愈低沉。这种“以美景衬哀情”的手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将诗人内心的悲苦之情衬托得愈加强烈,顺势引出了尾联无可奈何的感叹:此生随万物,何路出尘氛。
  一幅山水图,竟引无限情,“诗中无一字言怨,而隐然幽怨之意见于言外”。此诗采用虚实相间的笔法,意境开阔,文笔回荡,令人浮想联翩。


相关阅读
1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高冠谷口招郑鄠》,其古诗全文如下: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 【查看全文】

2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周穆八荒意》,其古诗全文如下: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 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 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 瑶水闻遗 【查看全文】

3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出自唐朝诗人孟郊的作品《巫山曲》,其古诗全文如下: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 【查看全文】

4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残更与恨长出自宋朝诗人秦观的作品《菩萨蛮虫声泣露惊秋枕》,其古诗全文如下: 虫声泣露惊秋枕。罗帏泪湿鸳鸯锦。独卧玉肌凉。 【查看全文】

5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瑞烟出自唐朝诗人杜审言的作品《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应制》,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斗挂城边,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迥,树杪玉堂悬。 半岭通佳气,中峰绕 【查看全文】

6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出自宋朝诗人朱嗣发的作品《摸鱼儿对西风鬓摇烟碧》,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