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上元侍宴》,其古诗全文如下: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注释】
上元:指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侍宴:臣子赴皇帝的宴会。
淡月:淡淡的月光。
疏星:稀疏的星星。
建章:汉代的皇宫名,这里借指宋代皇宫。 即建章宫。
仙风:这里喻宫中吹来的风。
御炉:皇宫中用的香炉。
鹄立:像天鹅般引颈直立。
通明殿:玉皇大帝宫殿名。借指宋皇宫。
红云:比喻穿红袍的侍臣。
玉皇:天宫中最高的统治者,借指宋帝。
【翻译】
淡淡的月光,稀疏的星星围绕在建章宫,皇宫的气象犹如仙境一般,香烟缭绕。文武百官毕恭毕敬地站在通明殿前,等候皇帝驾到,这场景,就象一朵朵红云捧着玉皇大帝一般。
【赏析】
首句“谈月疏星绕建章”描绘出仙境般的宫殿外观:淡淡的月光清冽,寥寥的寒星闪烁,巍娥的宫殿在它们的环绕下,恍若天上宫阙,缥缈犹如仙境,照映着雄伟的建章宫。月谓“淡”,星谓“疏”,有两重含义。一是实写正月十五特有的景象。十五月圆,群星自然隐烁稀疏,不可能繁星满天。而时值冬末春初,月光寒淡,不会象八月十五皓月当空,清光四溢。所以暗示了时令;二是要使月和星与建章(宫殿)构成一组完整意象。诗人用了个“绕”字点明宫为主,星月为宾的关系,为全诗定下了飘飘若仙的基调。同时,也以宫殿与星月的关系来暗示君臣关系,从而为诗的最后两句实写埋下伏笔。
次句“仙风吹下御炉香”承上而来,将上句创造的气氛坐实为仙境。写宫殿内景:似是天上宫阙,阵阵仙界之风吹过,吹送着御炉前的袅袅香烟,使偌大的皇宫清香流荡。诗人以馥郁香气的到来,暗示了皇帝即将驾临。
三句“侍臣鹄立通明殿”,照应诗题“待宴”。写侍宴的群臣像鸿鸽一样,引颈肃立,宫殿满堂生辉,气氛庄严而祥和。此时,群臣们静立恭候皇帝驾临,但诗人此时已犹如置身仙境、浮想联翩。“鹄”,一说指天鹅,一说为鹤。这里应理解为鹤。因为不仅鹤立与鹄立是同义词,而且更重要的是释成鹤更增强了仙界的气氛。鹤在古人看来是仙鸟,称为仙鹤,认为它们是神仙的座骑。在诗人眼中,此时群臣们象仙鹤一胶引颈挺立,静待主人的骑乘。“通明殿”,表面上指举行宴会的宫殿灯火通明,金碧辉煌,而实际双关天上玉帝的宫殿。“上帝升金殿,殿之光明照于帝身,身之光明照于金殿,光明透彻,故为通明殿。” (宋代王十朋注引《敦误明星保留传》)典故的妙用,更增添了仙界气氛。
末尾“一朵红云捧五星”突出画面的主题:像朵朵红云烘托朝阳一样,身着红袍的侍臣们簇拥着皇帝,场面热烈壮观。这本是指皇帝驾临筵席,但诗人夸张地写成在玉阶紫殿上,红霞千朵,金光万道,簇拥营天上至高统治者玉皇大帝出现。可见,诗人早已感到置身于仙境,水到渠成地产生了这种幻象。
相关阅读
1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音书那可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思边》,其古诗全文如下: 去年何时君别妾,南园绿草飞蝴蝶。 今岁何时妾忆君,西山白雪暗秦云。 玉关去此三千里,欲寄 【查看全文】
2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作品《沈下贤》,其古诗全文如下: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注释】 沈下贤: 【查看全文】
3 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 【查看全文】
4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出自屈原的古诗作品《少司命》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 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 夫人自有兮美子,荪何以兮愁苦? 秋兰兮 【查看全文】
5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出自于诗经作品《有駜》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鹭,鹭于下。鼓咽咽,醉言舞。于胥乐兮! 【查看全文】
6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出自东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岁暮和张常侍》,其古诗全文如下: 市朝凄旧人,骤骥感悲泉。 明旦非今日,岁暮余何言。 素颜敛光润,白发一已繁。 阔哉秦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