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出自宋朝诗人朱淑真的作品《落花·连理枝头花正开》,其古诗全文如下: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注释】
⑴连理枚:两棵树连生在—起,枝叶交缠。诗人常以之比喻夫妻恩爱。
⑵催:催促。
⑶愿:希望。青帝:传说中的春神,主管春季节令。
⑷莫遣:不要让。点翠苔;指花辩飘落,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翻译】
连理枝头的花儿,正在开放,妒火中烧的风雨,毁花不让。司春的青帝你要常为花作主,莫让花儿散落青苔消逝芬芳。
【赏析】
惜春和怜花的情感中,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珍惜,而且包含着一种自怜、对人生短促的叹惜、对生命不能圆满的茫然。也就是所谓的写景以自况,借花以自怜。《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怜花、葬花最明显也最强烈地表现了这种心态。
唐代的孟浩然曾写过一首有名的“惜花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在春眠中被欢快的鸟啼惊醒,想来当时还并未完全从梦中清醒,却唯独想起了昨夜的风雨和遭风雨的花。怜花之情写得很是生动。而这首朱淑真的诗,惜花之情却写得更是直露。起首两句,展开的似乎是一种搏斗的场面,一方面是正在开的弱花,另一方则是满怀妒意的横雨狂风,作者用“正”和“便”两个字突出了其间时间的紧迫,有搏击的紧张感。“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花开正好,风雨何急,但是在作者眼里,横雨狂风夹着妒意向落花袭来时,已经成为人间暴虐力量的化身,而那正当新鲜、美好而又娇嫩的花枝则成了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作者眼中不仅仅只有落花,还有落花般不幸的人生、世事:人之无力掌握捉弄人的命运,而人间暴虐的力量往往占上风。这两句实际上是对人世生活的一种概括。
诗人无力改变残酷的现实和苦难重重的人生,只能从内心发出呼唤:“愿教青帝常为主,莫教纷纷点翠苔。”在乞求司春之神保护花儿,不要落下地成为尘埃的心情中,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人间幸福和美的呼唤。这种呼唤有点类似于晚清诗人龚自珍写“我劝天公重抖擞”时的浪漫精神。整首诗的情花之情,并非是对自然景物的感慨,而是对人生的感溉,诗表达的主要是一种哲理,以落花来写人世的风雨沧桑,以惜花来表达她对人世间不平的愤慨和对美的呼唤。
将这首诗与孟浩然的那首诗作以比较,孟诗的意象和情感更自然,更生动,形象和意念结合得更紧密,更饱满,而这首诗则理大于象,理大于情,如果说孟诗更合于林黛玉所说的:“这是人心自然之音,做到那里就到那里”,那么朱淑贞的诗则是为理而作的诗。这也是唐诗与宋诗的基本区别。
相关阅读
1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流夜郎闻酺不预》,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汉酺闻奏钧天乐,愿得风吹到夜郎。 【注释】 【查看全文】
2 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好事近烟外倚危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 【查看全文】
3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出自唐朝诗人崔国辅的古诗词作品《采莲曲》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 相逢畏相失,并著木兰舟。 【注释】 1、无 【解说】 采 【查看全文】
4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出自唐朝诗人阮籍的古诗作品《咏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 【查看全文】
5 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过客览行谣,因之颂德声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清漳明府侄聿》,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李百万叶,柯条布中州。 天开青云器,日为苍生忧。 小邑且割鸡,大刀伫烹牛。 雷声动四 【查看全文】
6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出自宋朝诗人周密的作品《曲游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