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2 08:17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出自唐朝诗人阮籍的古诗作品《咏怀》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注释】
  1、无
  【翻译】
  又是一个辗转反侧难以成眠者,傲然于物的后的明显写满了孤独。清冷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纱射进室中,清风徐拂,孤雁嘶鸣。
  【鉴赏】
  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写了一种欲排遣而不能的绝望。开头两句写半夜不能入眠,于是起来弹琴。“不能”即是说不是主观上不想眠,而是客观上不得眠,那么是因为什么以致于诗人夜深都不得眠呢?诗人没有回答,而是荡开笔墨写弹鸣琴。诗人的这种回避一是主观上的畏惧,面对司马氏残酷的政治清洗,死亡的阴影挥之不去,诗人想说而不敢说。《昭明文选》中李善注解阮籍《咏怀》组诗时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又多隐避。”其实不隐避不行啊,稽康不就是因《与山巨源绝交书》言辞激烈而罹谤遇杀身之祸吗?二是客观上的无法言说,藏得太深太久的情感在“夜中”突然涌出,诗人情难自禁,无法找到合适的词来表情达意。如此,便只能用琴声来渲泄了。可想而知,这琴音里藏着诗人多深的感慨。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写目之所见,身之所感。明亮的月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射进来,月光本来是静的,但经过纱样的窗帘的折射,便有了动态的朦胧感。这里隐约朦胧的月光很像唐宋词中缥缈迷蒙的烟,极易唤醒心中的哀情,勾起人生变幻无常的伤感。又因是“夜中”之月,“夜吟应觉月光寒”,月光给人以寒意,清风吹来,这层寒意便随之加深加重。据鲁讯《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考证,魏晋名士都“宽袍大袖”,如此看来,寒风极易透过衣襟直达肌肤,继尔全身,这种无处逃循的寒冷感,正是诗人身处乱世,孤零无所荫蔽,饱受惊惧侵袭的生动传达。


相关阅读
1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出自宋朝诗人姜夔的古诗作品《淡黄柳空城晓角》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 【查看全文】

2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北青萝》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 【查看全文】

3 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词作品《春日游罗敷潭》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行歌入谷口,路尽无人跻。 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 云从石上起,客到花间迷。 【查看全文】

4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作品《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 【查看全文】

5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作品《长恨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 【查看全文】

6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出自宋朝诗人王观的作品《庆清朝慢踏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