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0:08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出自宋朝诗人王观的作品《庆清朝慢·踏青》,其古诗全文如下:
  调雨为酥,催冰做水,东君分付春还。何人便将轻暖,点破残寒。结伴踏青去好,平头鞋子小双鸾。烟效外,望中秀色,如有无间。
  晴则个,阴则个,饾饤得天气,有许多般。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
  【注释】
  则个:表示动作进行时之语助词,近于“着”或“者”。全句意思相当于“有时晴,有时阴”。
  饾饤:原意指将食品混杂。此处比喻天气杂乱,杂凑堆砌,含幽默语气。
  镂花:一作“撩花”。
  吴绫:吴地所产绫罗丝绸。
  香泥:芳香的泥土。
  眉山:女子秀丽的双眉。《西京杂记》卷二:“ 文君(卓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
  【翻译】
  春神东君吩咐春回大地,细雨成酥,寒冰化水。又是谁用轻暖赶走了尚未消尽的寒意?还是穿着鞋面绣有双鸾的绣花鞋,一起结伴野外踏青去好。在烟雾弥漫的郊野,看到的优美的景色均在若有若无中。天一会儿晴,一会阴,晴晴阴阴间杂着,变化万端。撩动花儿,拨弄柳丝,争先恐后。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泥浆得罗袜斑斑点点,惹得姑娘们紧锁眉黛,恰是乖巧的春风,收尽满川翠绿,都吹到她们的眉毛上。
  【赏析】
  过片三句运用口语,生动地描绘出天气的变化,活泼而有意趣。贺裳在他所作的《皱水轩词筌》里提出了两个“个”字用得妙,颇有见地。而“饾饤”一词则用得更具神采,有了这个词,前两个“个”字的“弄姿”才显示出来。天气的阴晴无常,使得踏青的姑娘们的情绪起了变化,她们要赶快一揽春景之胜:“须教镂花拨柳,争要先看。”写出了她们看花觅柳的急切心情与行动,“镂”、“拨”两字用得很工,仿佛可以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看到她们轻盈的体态。她们只顾忘情地欢笑,“不道吴绫绣袜,香泥斜沁几行斑。”一不小心脚踏进泥淖里,浊浆溅涴了她们的罗袜,而前面写的“小双鸾”更是沾满污泥。无限珍惜的心情使她们笑容顿敛,双眉紧锁,“东风巧,尽收翠绿,吹在眉山。”“眉山”典出《西京杂记》谓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踏青姑娘们的蛾眉,本来是淡淡的,但眉头一皱,黛色集聚,好像大地上所有的翠绿全被灵巧的东风吹在上边。词人捕捉住踏青的姑娘们一瞬间的感情变化,用幽默、风趣的夸张手法,写出了她们有点尴尬的神情。
  此词一反寻常春景词的套路,绕开和风煦日、庞柳娇花之类的意象,另辟蹊径,巧丽造境,在同类作品中别开生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相关阅读
1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古诗词作品《夜雪》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注释】 ①讶:惊讶 ②衾枕:被子 【查看全文】

2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出自唐朝诗人陈琳的作品《饮马长城窟行水寒伤马骨》,其古诗全文如下: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查看全文】

3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渡荆门送别》第五六句,其全诗文如下: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 【查看全文】

4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作品《书灵筵手巾》,其古诗全文如下: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注释】 ①灵筵:供亡灵的几筵。人死后 【查看全文】

5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出自清朝诗人曹雪芹的作品《葬花吟》,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 【查看全文】

6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出自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