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1 17:49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北青萝》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注释】
  青萝:一种攀生在石崖上的植物,此处代指山。南朝江淹《江上之山赋》:“挂青萝兮万仞,竖丹石兮百重。”
  崦:即“崦嵫(zī)”, 山名,在甘肃。古时常用来指太阳落山的地方。《山海经》载:乌鼠同穴山西南有山名崦嵫,日所入处。
  初夜:黄昏。
  磬: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佛寺中使用的一种钵状物,用铜铁铸成,既可作念经时的打击乐器,亦可敲响集合寺众。
  “世界”句:语本《法华经》:“书写三千大千世界事,全在微生中。”意思是大千世界俱是微生,我还谈什么爱和恨呢?《楞严经》说:“人在世间,直微尘耳。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宁:为什么。
  【翻译】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赏析】
  诗人在激烈的牛、李党争中被搞得心疲力尽,漂泊的生活,孤独的处境,使他感到生活在红尘中的不幸,迫切需要接触一下清净的佛家天地。
  首联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时当红日西沉山谷,诗人进入山中,去拜访一位住在茅屋中的僧人。“茅屋”,写出僧人居处的简朴,“孤僧”,写出僧人的不厌孤独。而诗人此时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他寻访这样一位清苦而孤居的僧人,显然是要从对方身上获得启示,以解除自身的苦恼。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俗与拂已有了精神交流的契机。
  领联写诗人寻访所经之路程、所见之景物。“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时当深秋,满山的林木飘下纷纷的黄叶,诗人要找的那位孤僧,却不知住在哪里。“人何在”,使人联想到诗人于山林间四处张望的神态,显现出山间林木的密集和僧人的幽藏,愈发表现出这位孤僧远避红尘的意趣,这正是诗人探访的目的。对句更将僧人的幽藏作进一步的渲染:诗人沿着寒云缭绕的山路,盘曲而上,已不知把那盘山之路走了几重。山路入云,已见其高,何况入的是“寒云”。“寒云路几层”不仅写出僧人的高居尘上,也写出诗人不畏辛劳和艰险、—心追寻禅理的热切之举。此联二句写景而兼记行踪,景中暗含着僧人和诗人的影子,言筒意丰,蕴藏极富,堪称方家妙笔。


相关阅读
1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出自于诗经作品《鹑之奔奔》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鹑之奔奔,鹊之彊彊。人之无良,我以为兄! 鹊之彊彊,鹑之奔奔。人之无良,我以为君 【查看全文】

2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游泰山六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 【查看全文】

3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出自唐朝诗人裴潾的古诗作品《裴给事宅白牡丹》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查看全文】

4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出自宋朝诗人张先的作品《诉衷情花前月下暂相逢》,其古诗全文如下: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 【查看全文】

5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古风一百四十年》,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 【查看全文】

6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出自宋朝诗人石柔的作品《绝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释】 石懋,宋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