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37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出自宋朝诗人曹组的作品《如梦令·门外绿阴千顷》,其古诗全文如下:
  门外绿阴千顷,两两黄鹂相应。睡起不胜情,行到碧梧金井。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
  【注释】
  ①如梦令:词牌名。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名为《忆仙姿》,因嫌其名不雅,因此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故改称《如梦令》。
  ②千顷:形容极其广阔。
  ③黄鹂:即黄莺。
  ④不胜情:感情承受不了。胜:堪,忍受
  ⑤碧梧:碧绿的梧桐树。
  ⑥金井:古代宫中多以金色雕饰井栏叫金井。
  ⑦庭:是庭院的意思。
  ⑧花影:花的影子。
  【翻译】
  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天寒手冷,玉笙冰凉,但吹笙的人却亢奋地吹起《小梅花》曲子,声音宏亮悠扬, 响彻天空,听者都感到激越、雄浑,春意盎然。人们都说,照这样吹,这样吹吠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潇洒清秀。
  【赏析】
  这首小词妙笔生风,其中“风动一庭花影”,有摇曳生姿之妙,最佳。
  “睡起”二字是全词关目。睡起之前,写词人所闻所见;睡起之后,写词人所感所行。先是词人睡梦中听到两两相应的黄鹂鸣声,睁开迷朦的双眼向门外望去,只见绿阴千顷,分外宜人。
  此词汲取了前人的艺术经验,“两两黄鹂相应”,是写动态:“门外绿阴千顷”,是写静态。一动一静,相映成趣,便造成了清幽的境界。“以动衬静”是此词的主要特色。
  “睡起”句中“不胜情”三字,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盖鸟成双而人独处,已“不胜情”;起行又静不见人,只见“风动一庭花影”,更难以为情。何谓“不胜情”,即感情上受不了。为什么受不了,词人此时还没有明言,因而显得含蓄有味。唐人孟浩然《春晓》诗云:“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写伤春情怀。金昌绪《春怨》诗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是写思妇念远之情。它们都是通过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的描绘,表现和寄托自己的感情。
  这首词中的主人闻鸟鸣而起,起而独行踽踽,盖亦怀有无聊意绪,而意蕴句中韵流弦外,有言锯余之妙。
  词末三句,从所见所感写出了词人的所思来言简而意深。“人静,人静,风动一庭花影”,也是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却是明写“动”、“静”二字,与开首又有不同。“庭”字应上句“碧梧金井”。此时此地,更无他人,所谓“人静”也;复叠“人静”二字,一再言之,其寂寞难禁之状如见,所谓“不胜情”者已渐可知。其间见“风动一庭花影”,疑有人来,但细察仍只是“风动花影”而已因此一“动”,更显其“静”。此句是本于元稹《莺莺传》崔氏《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赵令畤《商调蝶恋花》咏崔、张事,于此处亦云:“花动拂墙红萼坠,分明疑是情人至。”“风动一庭花影”,盖非为写花影而写花影,除有以动衬静的作用外,又暗含以动破静的意图,心有所待,以不尽而尽之。


相关阅读
1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已应晚来风 【查看全文】

2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友人寻越中山水》,其古诗全文如下: 闻道稽山去,偏宜谢客才。 千岩泉洒落,万壑树萦回。 东海横秦望,西陵绕越台。 湖清霜 【查看全文】

3 芳菲易老,故人难聚。到此翻成轻误。阆苑仙遥,蛮笺纵写、何计传深诉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芳菲易老,故人难聚。到此翻成轻误。阆苑仙遥,蛮笺纵写、何计传深诉出自宋朝诗人解昉的作品《永遇乐春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暖莺娇,露浓花重,天气和煦。院落烟收,垂杨 【查看全文】

4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相留恋,又经岁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水龙吟小沟东接长江》,其古诗全文如下: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 【查看全文】

5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老将行》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 【查看全文】

6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出自唐朝诗人岑参的作品《还高冠潭口留别舍弟》,其古诗全文如下: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种时。 遥传杜陵叟,怪我还山迟。 独向潭上酌,无人林下期。 东谿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