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1:40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其古诗全文如下: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注释】
  ①将旦:天快亮了。
  ②《天问》体:《天问》是《楚辞》篇名,屈原作,文中向“天”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用《天问》体即用《天问》的体式作词。
  ③可怜:可爱。
  ④悠悠:遥远的样子。
  ⑤别有:另有。
  【翻译】
  今夜可爱的月亮娇媚千般,你向什么地方走去,悠悠慢慢?是不是天外还有一个人间,那里的人刚刚看见月亮升起在东边?茫茫的宇宙空阔无沿,是浩浩长风将那中秋的明月吹远?是谁用绳索系住明月在天上高悬?是谁留住了嫦娥不让她嫁到人间?
  据说月亮是经海底运转,这其中的奥秘无处寻探,只能让人捉摸不透而心中愁烦。又怕那长鲸在海中横冲直撞,撞坏了华美的月中宫殿。蛤蟆本来就熟悉水性,为什么玉兔也能在海中游潜?假如说这一切都很平安,为什么圆月会渐渐变得钩一样弯。
  【赏析】
  本词创作时间无从确考,是一首题材和体裁都新颖别致,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送秋词。
  从体裁上看,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曾作《天问》,通篇设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在这首《木兰花慢》词中既不思乡吊人,也不怀古伤今,而摹仿屈原的《天问》体,创造性地采用问句形式,打破上下片换意的定格,就明月西沉后的去向接连提出了九个问题,这在唐宋词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向月亮发问的诗词前已有之,如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而通篇发问,一问到底的仅有辛弃疾此作。同时,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
  从内容上看,“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前人写月,多思乡、怀人、吊古之情,此词抛开这一切,将有关月亮的深沉的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和神话传说,融汇交织成一幅深邃而美丽的神奇画卷,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作者别开生面就明月西沉而赋,并由此展开瑰丽奇特的想象,从广阔的太空,再到到深幽的海底,深情地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悠悠月儿将运行到何处去?天外是否另有人间?这里月落时,那里的月亮是否刚刚从东方升起?反映了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与思索,并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其中有许多暗合现代科学,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早于哥白尼三四百年的辛弃疾,对天体宇宙,对月出月落的自然现象发出这样的问题,显示出聪明智慧和朦胧的科学探索精神。作者在发问中,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玉兔、蟾蜍、广寒宫等巧妙地编织进去。忽而天上,忽而海中,忽而人间,忽而月宫。创造出丰富绚烂、神奇多姿的浪漫主义艺术形象,使人在对神秘宇宙的探索思考中,同时得到了美的艺术享受,不失为一篇咏月、送月佳制。


相关阅读
1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赠崔侍郎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 【查看全文】

2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出自唐朝诗人杨万里的作品《腊前月季》,其古诗全文如下: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 一尖已剥胭脂笔,四破犹包翡翠茸。 别有香超桃李外 【查看全文】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 【查看全文】

4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二郎神炎光谢》,其古诗全文如下: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 【查看全文】

5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出自唐朝诗人刘桢的作品《赠从弟其二》,其古诗全文如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查看全文】

6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出自宋朝诗人韩元吉的古诗作品《好事近凝碧旧池头》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凝碧旧池头,一听管弦凄切。多少梨园声在,总不堪华发。 杏花无处避春愁,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