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11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出自唐朝诗人欧阳炯的作品《南乡子·路入南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注释】
  ⑴南中:犹言南国。王勃《蜀中九日登玄武山旅眺》诗:“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⑵桄榔:南方常绿乔木,棕桐树之一种,亦称“砂糖椰子”,其干高大,多产在中国的南方。暗:一作“里”。蓼:水草之一种。
  ⑶红豆:红豆树产于岭南,秋日开花,其实成豆荚状,内有如碗豆大的子,色鲜红,古代以此象征相思之物。
  ⑷纤纤抬素手:即“抬纤纤素手”的倒文。
  【翻译】
  路入岭南腹地,水边的蓼花紫红,映着棕桐叶的暗绿。一场微雨之后,家家把红豆采集,树下翻扬纤纤细手,一双双雪白如玉。
  【赏析】
  花间词人中,欧阳炯和李珣都有若干首吟咏南方风物的《南乡子》词,在题材、风格方面都给以描写艳情为主的花间词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头两句写初入南中所见。桄榔树身很高大,所以作者一眼就能看到。蓼花虽非南国特有,但也以南方水乡泽国为多,所谓“红蓼花寒水国秋”可证。恍榔树叶深绿,故说“暗”。“枕榔叶暗萝花红”,一高一低,一绿一红,一是叶一是花,一岸上一水边,互相映衬,勾画出了南中特有的风光,并写出了它给予作者的第一个鲜明印象。
  “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上两句所写的,还是静物,这里进一步可到人物的活动。红豆也为南中所恃有,岭南天热。微雨过后,业己成熟的红豆荚正待采摘。故有“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的描写。这两句将南中特有的物产和风习、人物活动揉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典型的南中风情画,透出浓郁的地域色彩和生活气息。
  “树底纤纤抬素手。”采摘红豆的,多是妇女,所以远远望去,但见两岸。人家近旁的相思树下,时时隐现着红妆女一的倩丽身影和她们的纤纤皓腕。这是南中风物的写实。但这幅画图却因为有了这一笔,整个地灵动起来了,显现出了一种动人的风的。红豆又称相思子。王维的《相思》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流传众口的诗篇无形中赋予了这索手收红豆的日常劳动以一种动人遐想的诗意美。面对这幅鲜丽而富于温馨气息的画图,呼吸着南国雨后的清新空气,词人的身心都有些陶醉了。《南乡子》单调字数不到三十,格调比较轻快。结句的含蕴耐味显得格外重要。欧阳炯的这首就是既形象鲜明如画,又富于余思的。
  《栩庄漫记》对欧阳炯的《南乡子》八首作了一个总评曰:“《南乡子》八首,多写炎方风物,不知其以何因缘而注意及此?炯蜀人,岂曾南游耶?然其词写物真切,朴而不俚,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而为写景纪俗之词,与李珣可谓笙罄同音者矣。”的确,在《花间集》中,这样朴质清新的风土人情词作,是别具韵味的。


相关阅读
1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都为自家,胸中无事。风景争来趁游戏。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洞天谁道在,尘寰外出自宋朝诗人朱敦儒的作品《感皇恩一个小园儿》,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个小园儿,两三亩地。 【查看全文】

2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当初漫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千秋岁引秋景》,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东归燕从海上去 【查看全文】

3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出自宋朝诗人史达祖的作品《八归秋江带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 【查看全文】

4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出自唐朝诗人耿湋的作品《秋日反照入闾巷》,其古诗全文如下: 反照入闾巷,忧来与谁语。 古道无人行,秋风动禾黍。 【注释】 ⑴反照:即返照,夕阳的返 【查看全文】

5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作品《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 【查看全文】

6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作品《有所思》,其古诗全文如下: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