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出自元朝诗人王实甫的作品《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其古诗全文如下: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注释】
⑴粼粼:形容水明净清澈。
⑵杨柳:形容柳絮不扬。
⑶对桃花:醺醺,形容醉态很浓。这是暗用崔护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语意。
⑷内阁:深闺,内室。
⑸重门:庭院深处之门。暮雨:指傍晚所下的雨。纷纷:形容雨之多。
【翻译】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水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还未干透,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赏析】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远山近水,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子的思念。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层直接描摹女子的相思情态。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而这种日复一日折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令《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水是远水,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相关阅读
1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出自唐朝诗人汪藻的作品《春日》,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 【查看全文】
2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古诗作品《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 【查看全文】
3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出自唐朝诗人常建的古诗作品《三日寻李九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注 【查看全文】
4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听鼓城头叠鼓声》,其古诗全文如下: 城头叠鼓声,城下暮江清。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注释】 ⑴叠鼓:重迭的鼓声。这 【查看全文】
5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出自清朝诗人黄景仁的作品《绮怀几回花下坐吹箫》,其古诗全文如下: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 【查看全文】
6 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的意思及全诗赏析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夜饮卜夜容衰鬓》,其古诗全文如下: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