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2:16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出自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作品《临江仙·寒柳》,其古诗全文如下: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释】
  (1)临江仙:双调小令,唐教坊曲。《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
  (2)层冰:厚厚之冰。
  (3)憔悴:瘦弱无力脸色难看的样子: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4)关:这里是关切、关怀之意。
  (5)最是:特别是。
  【翻译】
  柳絮杨花随风飘到哪里去了呢?原来世被厚厚的冰雪摧残了。五更时分夜阑风寒,这株柳树也显得凄冷萧疏。皎洁的明月五私普照,不论柳树是繁茂还是萧疏,都一般关怀。
  最是在繁茂的柳丝摇落的时候,我更免不了回忆起当年的那个女子。梦里又见当年和她幽会的情景,但是好梦易断,断梦难续。遂将愁思寄给西风,可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词,全诗看似写月,其实咏的是寒柳。全篇都由“柳”贯穿, 但又通篇以情入景,借景入情,情、景、物与人融为一体,“比” 与“兴”融为一体,自然流泻出至真至情。且以情入景的快速,透彻闲的尤为突出,乃是至真至情才能流泻出的忧伤词局。
  咏物为古典诗词之大宗,而原其宗旨,“物”本是外壳,是媒介,抒情才是本质,是核心。所以咏物之作要求摹写神理而不能徒赋形体,同时还要不粘不离,保持一个恰好的分寸。以此绳衡这首小词,在“层冰积雪摧残”、“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等句刻画出那婀娜杨柳的“寒意”之外,词人更着重“摧残”、“憔悴”、“梦断”、“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的情感的抒写,亦将他复杂凄咽的内心感受特别深曲又特别准确地传递出来。写寒柳而字里含情,弦外有音,此之谓“言之有物”。
  “飞絮飞花何处是”,其实就是“飞絮何处是”,但这里特别用了“飞花”的意象,除了造成叠音的声音效果之外,还因为杨花作为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独有一些复杂的含义。杨花是一个飘零无助的意象。传说,杨花如果飘落到水中,就会化为浮萍。这个传说细想一下是非常凄凉的,因为杨花本身就是飘零无根之物,好容易在水里落了脚,却又化为浮萍,依然是个飘零无根之物。“飘零无根”至此便有了一种宿命的悲剧感。
  “疏疏一树五更寒”,“疏疏一树”正是寒柳的意象,而“五更寒”原本仅仅是一个时间的意象,此时交迭在一起,却把夜阑、更残、轻寒这些意象付诸于柳树身上,使柳树获得了人格化的色彩,使柳树更加顺理成章地成为词人的情感投射的客体。


相关阅读
1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出自唐朝诗人元结的作品《贼退示官吏并序》,其古诗全文如下: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 【查看全文】

2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出自唐朝诗人苏轼的作品《舟中夜起》,其古诗全文如下: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 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 【查看全文】

3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出自唐朝诗人苏舜钦的古诗作品《夏意》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查看全文】

4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自唐朝诗人张继的古诗作品《枫桥夜泊》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查看全文】

5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浣溪沙一曲鸾箫别彩云》,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曲鸾箫别彩云。燕钗尘涩镜华昏。灞桥舞色褪蓝裙。 湖 【查看全文】

6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作品《送杨长史赴果州》,其古诗全文如下: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