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出自清朝诗人朱彝尊的作品《蝶恋花·重游晋祠题壁》,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里浮岚山近远。小雨初收,最喜春沙软。又是天涯芳草遍,年年汾水看归雁。
系马青松犹在眼。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
【注释】
5、系马:拴马。
6、犹在眼:仍在眼前。
7、韶(sháo)华:春光,代指青春年华。
8、变:指衰老。
9、人:这里是作者自指。
【翻译】
远近一代的山间都飘浮着雾气。小雨刚刚停歇以后,我最喜欢就是春天里那种踏上去软软的泥沙。又到了芳草遍天涯的时节,而自己身滞塞北,年夏一年,只能目送汾水上空的雁群南去。
去年拴马的松树依然在眼前。如今又一次来到了这片名胜之地,让我暗自记住了美好时光的消逝。清凉的月光依然和去年一样遍洒在地上,照着孤独的离人在溪桥上徘徊。
【赏析】
下片描写重游晋祠时所见的景象,笔触细密,境界清幽,字里行间流露出旧地得游、韶华已变的感慨。“系马青松犹在眼”,是刚到晋祠的特写。“青松”之所以成为词人瞩目的对象,不仅由于初游晋祠时曾经拴马于树上,而且暗示这次重游仍然乘马而来,将寻青松而拴马。这既不着痕迹地表露人已到晋祠,又补写上片乘马踏沙之未写。“犹在眼”,突出描写词人看到“系马青松”的情景,其中“犹”字着重刻画了词人看到青松如见故人的心态。但是在惊喜青松如旧的同时,却又不禁撩起时光流逝的感慨。“胜地重来,暗记韶华变”,就是这一瞬间心理活动的写照。“胜地重来”,正面点题,写明“重游晋祠”这个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似乎一切都像初游晋祠时那样美好。“暗记韶华变”,则轻轻一转;抒发出风景不殊、年华流逝的清愁。“韶华”,本指春光,又可引申为美好的年华。词人在此,既以“韶华变”表明这次重游的春光已与上次初游的秋光有了明显的不同,又深人_层地透露初游时美好的青春如今已在悄悄地变化。这种极其微妙的心理动态,与上句的“犹”字脉连意反,在表示从内心深处想起的“暗记”二字中,得到了细腻的表达。
词人带着这种由“最喜”暗暗演变为清愁的心境,重新游览晋祠的胜景,可想而知该有多少景观触动词人的情怀。但他全部舍弃不写,只用“依旧纷纷凉月满,照人独上溪桥畔”作结,让人从他独赏的晋祠景色中,体味他此时此地清凉孤寂的心境。词人以初游时所见的凉月满照晋祠之景作陪衬,突出描绘他踏着月色独上溪桥的画面,使得幽人独有怀抱的寓意尽在不言中。“凉月”之“照人独上”,不仅表明由白昼而至黄昏的时间变化,而且渲染出凄清孤寂的淡淡哀愁,这正体现出词人重游晋祠的特有心境和清空醇雅的独特词风。五代词人冯延巳的《鹊踏枝》曾用“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个结句来写“新愁”,显得风神萧散,意味悠悠;作者的这两句词,似乎受到冯词的潜移默化,但就其描写重游晋祠勾起的愁绪来看,却是情寓于景,不可移易的佳句。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出自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作品《在狱咏蝉》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 【查看全文】
2 思飘飘。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花候犹迟,庭阴不扫,门掩山意萧条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思飘飘。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花候犹迟,庭阴不扫,门掩山意萧条出自宋朝诗人王沂孙的作品《一萼红石屋探梅》,其古诗全文如下: 思飘飘。拥仙姝独步,明月照苍翘。花候犹 【查看全文】
3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古诗作品《从军行其二》第一二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查看全文】
4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出自唐朝诗人贾岛的古诗作品《寻隐者不遇》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 【查看全文】
5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月痕犹照无寐。阴睛也只随天意,枉了玉消香碎出自宋朝诗人朱嗣发的作品《摸鱼儿对西风鬓摇烟碧》,其古诗全文如下: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查看全文】
6 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比,秋来水净?渐教身似,岭上云闲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青天半落三山,更白鹭洲横二水间。问谁能心比,秋来水净?渐教身似,岭上云闲出自元朝诗人白朴的作品《沁园春金陵凤凰台眺望》,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上遗台,目断清秋,凤兮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