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出自宋朝诗人贺铸的作品《石州慢·薄雨收寒》,其古诗全文如下:
薄雨收寒,斜照弄睛,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荒雪。犹记出关来,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
9、红泪:原指泣尽而继之以血。此处指和着胭脂的泪水。
10、经年:经历很多岁月,形容时间很长。
11、杳杳:形容遥远。
12、音尘:音信,消息。
13、方寸:喻心。
14、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唐、宋诗词中多用以喻愁思纠结。牛峤《感恩寺》:“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璟《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15、厌厌:通“恹恹”,忧愁苦闷的样子。
16、风月:风和月,泛指景色。
【翻译】
小雨过后略有轻寒,夕阳斜照天空放晴,春意分外空旷辽阔。长亭边的柳枝刚露嫩黄,就被远道而来之人折下一枝。烟霭漫空春水融融,水天间有归鸿几点,东风已化尽了荒原雪。还记得当年出关北上,恰也是而今这个时节。想那次将出发分手时,她在画楼饯行,红泪伴着清歌,霎时我们就轻易相别。到如今已过一年,她杳无踪影音信全断绝。要知道我的内心,一共有多少新愁,就像那不舒展的芭蕉和丁香结。徒然望断天涯,风月两地都苦闷愁郁。
【赏析】
下片是追忆当年出关之时的情景和抒发如今离愁的情怀。“将发”紧承“犹记”,引出当年饯别宴的场景。“画楼”三句写别时情态,而又透露出无限悔恨之情。酒楼里酒香扑鼻,喝着美酒,听着伊人唱着动听的歌曲为自己送行,就这样,轻易地离开了她。“轻”字着意表现出作者当年的年轻稚气。未曾尝过人间悲欢离合之苦,如今才深深地感悟到。尤其是一年又一年之后,音信踪迹全无更加深了这种悔恨。这两句语浅情深,道出别后相思与相思而不能得的凄苦。在思、悔、愁中不禁感叹,“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这三句更进一步,继苦写愁,先以一个问句引出诗人别后之“愁”,继写雨后的芭蕉与丁香,明是写景,实是写情,以景衬情,绘出愁之深,愁之切。“新”字说明愁苦不断,双方的愁思伴随着时间愈结愈深,就像“芭蕉不展丁香结”一般。如何也解不开这思念与忧愁。
最后两句直接抒情,表达作者的愁苦之境,只能独自在天涯望断愁肠,双方都对着风月伤神。下片开始四句紧承上阕结尾,回顾临别情事,虽一刹轻易别去,而往事历历,记忆犹新。中以“回首”二句略提别后景况,最足牵人情思。欲知三句所写新愁之状,“芭蕉”句乃取用李商隐《代赠》一首成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甚为自然合贴,且预示结尾二句意。结尾二句则绾合彼此双方,以见两情之未了。全词都笼罩着哀愁的气氛。
全词由写现在的归心似箭,到追忆过去的轻易离别,又回到眼前的思念苦痛,结构精巧,笔势连贯流畅,“愁情”贯穿于始终。
相关阅读
1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出自宋朝诗人张孝祥的作品《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其古诗全文如下: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 【查看全文】
2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出自唐朝诗人韦庄的作品《稻田》,其古诗全文如下: 绿波春浪满前陂,极目连云稏肥。 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 【注释】 ⑴前陂:前 【查看全文】
3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出自宋朝诗人刘弇的作品《清平乐东风依旧》,其古诗全文如下: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 【查看全文】
4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第三句,其全文如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 【查看全文】
5 沧波渺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沧波渺川汜,白日隐天末。停棹依林峦,惊猿相叫聒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江上寄元六林宗》,其古诗全文如下: 霜落江始寒,枫叶绿未脱。客行悲清秋,永路苦不达。 沧波渺川汜 【查看全文】
6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出自唐朝诗人李益的古诗作品《喜见外弟又言别》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