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出自唐朝诗人温庭筠的作品《过五丈原》,其古诗全文如下: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注释】
⑹下国:指偏处西南的蜀国。卧龙:指诸葛亮。误:一本作“寤”。
⑺中原逐鹿:争夺政权,典出《史记·淮阴侯列传》。逐:一本作“得”,得鹿比喻在夺取政权的斗争中获得胜利。因:一本作“由”。
⑻象床锦帐:五丈原诸葛亮祠庙中神龛里的摆设。锦:一本作“宝”。
⑼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今四川阆中)人,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公元263年(蜀汉炎兴元年)魏入蜀,劝刘禅降魏,遂被封为阳城亭侯。在晋官至散骑常侍。老:一本作“旧”。
【翻译】
云旗飘战马嘶尘头滚滚,大军浩荡直奔长安古城。函谷关西战鼓号角正响,一颗将星坠落渭水之滨。蜀国卧龙空自忠心耿耿,统一大业终究难以完成。神龛里的遗像默默无语,只好让那谯周随意而行。
【赏析】
诸葛亮竭智尽忠,却无法使后主刘禅从昏庸中醒悟过来,他对刘禅的开导、规劝没有起什么用。一个“空”字包蕴着无穷感慨。“不因人”正照应“空误主”。作为辅弼,诸葛亮鞠躬尽瘁,然而时势如此,他实在难以北取中原,统一中国。诗人对此深为叹惋。诸葛亮一死,蜀汉国势便江河日下。可是供奉在祠庙中的诸葛亮像已无言可说,无计可施了。这是诗人从面前五丈原的诸葛亮庙生发开去的。谯周是诸葛亮死后蜀后主的宠臣,在他的怂恿下,后主降魏。“老臣”两字,本是杜甫对诸葛亮的赞誉:“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用在这里,讽刺性很强。诗人暗暗地把谯周误国降魏和诸葛亮匡世扶主作了对比,读者自然可以想象到后主的昏庸和谯周的卑劣了。诗人用“含而不露”的手法,反而收到了比痛骂更强烈的效果。
整首诗内容深厚,感情沉郁。前半以虚写实,从虚拟的景象中再现出真实的历史画面;后半夹叙夹议,却又和一般抽象的议论不同。它用历史事实说明了褒贬之意。末尾用谯周和诸葛亮作对比,进一步显示了诸葛亮系蜀国安危于一身的独特地位,也加深了读者对诸葛亮的敬仰。
相关阅读
1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三四句,其全诗文如下: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 【查看全文】
2 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楼下分流水声中,有当日、凭高泪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留春令画屏天畔》,其古诗全文如下: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十洲云水,手拈红笺寄人书,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 【查看全文】
3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明日潮来无定准。潮来稳。舟横渡口重城近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渔家傲送台守江郎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送客归来灯火尽。西楼淡月凉生晕 【查看全文】
4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出自宋朝诗人李煜的作品《望江南多少泪》,其古诗全文如下: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注释】 ⑹ 【查看全文】
5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的意思及全诗赏析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其古诗全文如下: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 【查看全文】
6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出自唐朝诗人罗隐的古诗作品《筹笔驿》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