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3:45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出自南北朝诗人谢朓的作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注释】
  9、摇摇:.心神不定貌。
  10、屡:副词,屡空,经常贫乏而一无所有。屡复,多次告白,后用以指贫穷、衣食不继。;
  11、禄情:怀恋俸禄。
  12、协( xié):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协,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13、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4、嚣尘:亦作“嚻尘”。 喧闹扬尘、这里指喧嚣的尘世。
  15、赏心:.心意欢乐。
  【翻译】
  船走水路与江水背向而行,而流水却知入海而归。浩淼水天之际能够认识出返归之船,云雾之中能分辨江岸的树。船在摇荡,困倦惆怅之心也在摇荡,这种孤独的远行已非一次。虽然为得朝廷赏识而高兴,但又怎能比得上遁迹僻远之地的情趣。世间喧嚣从此远隔,庆幸得到这种机会。虽然没有玄豹深藏远害的资质,但也终于能够隐于南山的雾中。
  【赏析】
  第七、八句“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禄情,怀恋俸禄。欢喜、愿去做官领俸禄。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这两句是说又要当官,又做隐士,正合乎自已意向。隐居的志趣又合乎自已隐居的志趣。中国古代文人既要当官,又做隐士,最好是合二而一,在六朝以后渐成风气。而谢朓这次去宣城赴任,亦官亦隐,正好达到了这个目的。
  第九、十句“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作者自己说,从此我将离开这烦嚣的是非之地,赏心乐事从此开始了。这只是作者一种天真的想法,实际是不可能的;如有,也只能是公务入之外逍遥吟咏的散淡生活,并非真正的避世远遁。
  最后两句“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借用典故,一典多用,精当巧妙。据刘向《列女传》卷二载:“陶答子治陶(古邑名,在今山东)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独抱儿而泣,曰:‘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猪)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等待)死耳。一年后,答子之家果以盗诛。玄豹,颜色黑中带红的豹。”诗人借用此典,说自已虽无玄豹的姿质,不能深藏远害,但这次去宣城,与南山雾雨一样隐敝。“玄豹姿”,喻自已虽为一郡之守,并无美德,也未必能治好此郡,但自已却深爱名声,绝不会做陶答子邦样贫污、弄贫国家的事。从字面意义看,是借外任隐遁远祸,但更深的意义是说自己将以淡泊心境处理政务。这还包罗了“既欢怀禄情”照应,让人看到了诗人乘舟向西南江路漫漫前行、最终隐没在云遮雾绕的远山深林之中的景象。


相关阅读
1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古诗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第三四句,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查看全文】

2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叹事逐孤鸿尽去,身与塘蒲共晚,争知向此,征途迢递,伫立尘沙。追念朱颜翠发,曾到处、故地使人嗟出自宋朝诗人周邦彦的作品《西平乐稚柳苏晴》,其古诗全文如下: 稚柳苏晴, 【查看全文】

3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古诗作品《无题二首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查看全文】

4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出自宋朝诗人晁补之的作品《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 【查看全文】

5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出自南北朝诗人左思的作品《咏史吾希段干木》,其古诗全文如下: 吾希段干木,偃息藩魏君。 吾慕鲁仲连,谈笑却秦军。 当世贵不羁,遭难能解纷。 功成耻 【查看全文】

6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出自宋朝诗人陶渊明的古诗作品《饮酒其五》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