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3:55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出自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作品《重别周尚书》,其古诗全文如下: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注释】
  ①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②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③一人:庾信自指。
  ④河:指黄河。
  ⑤南向:向着南方。
  【翻译】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赏析】
  诗的开头写自己独留长安不得南返的悲哀。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自古与玉门关同为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庾信在这里是借用,因为阳关已成了“大道”的代称,如同我们把“阳关道”与“独木桥”对举。诗中的“阳关万里道”是喻指长安与金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下旬“不见一人归”的“一人”指庾信自己而言,这二句说在长安至金陵的阳关大道上,有多少南北流离之士已经归还故国了。只有我一人不能归故土,这是令人伤心的事。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河边雁”喻指友人周弘正,这不是眼前的实景,而是一种虚拟,是庾信的内心感觉借助外物的一种表现形式。前已指出,庾、周分别是在早春,这时不可能出现秋雁南飞的实景,即使九尽春回,也只能看到鸿雁北去的景象。这两句诗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周弘正的返陈比作南归之雁,大有羡慕弘正回南之意;二是鸿雁秋去春来,来去自由,而自己却丧失了这种自由,以见自己不如鸿雁。沈德潜评这首诗说“从子山时势地位想之,愈见可悲。”这是知人论世之见,于诗歌鉴赏尤为重要。
  此诗表现手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借代手法,开头即用“阳关万里道”借指长安至金陵的交通大道。此种手法增加了诗的含蓄美。另一艺术手法是虚拟,“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两句便是虚拟的景物,这种带象喻性的虚拟,使诗歌形象的含蕴更加丰富。可以想见,庾信在长安看到秋去春来的大雁已经二十多个春秋了,他自己不如大雁来去自由的感受已经隐藏多年了。送友人南归时,这种多年积淀在心头的情感一触即发,其内涵非三言两语所能说尽。只有细味庾信的良苦用心,才能欣赏此诗谋篇遣词之妙。


相关阅读
1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其古诗全文如下: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 【查看全文】

2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李次云窗竹》,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翻译】 【查看全文】

3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出自宋朝诗人王暕的作品《晚出新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 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 【查看全文】

4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出自清朝诗人宁调元的古诗作品《早梅》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姹紫嫣红耻效颦,独从末路见精神。 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注释】 【查看全文】

5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屏簇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满江红忧喜相寻》,其古诗全文如下: 忧喜相寻,风雨过、一江春绿。巫峡梦、至今空有,乱山 【查看全文】

6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水槛遣心二首其一》,其古诗全文如下: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