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3:58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出自唐朝诗人陆游的作品《秋晚登城北门》,其古诗全文如下: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人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释】
  ⑴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称为幅巾。藜:草本植物,用它的茎做成的手杖叫“藜杖”。
  ⑵卷地: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
  ⑶散关: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
  ⑷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诗人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
  【翻译】
  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
  【赏析】
  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幅巾”指不著冠,只用一幅丝巾束发;“藜杖”,藜茎做成的手杖。“北城头”指成都北门城头。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反映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无拘无束和日就衰颓的情况。“卷地西风满眼愁”是写诗人当时的感受。当诗人登上北城门楼时,首先感到的是卷地的西风。“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卷地”形容风势猛烈。时序已近深秋,西风劲吹,百草摧折,寒气袭人,四野呈现出一片肃杀景象。当这种萧条凄凉景象映入诗人眼帘时,愁绪不免袭上心来。“满眼愁”,正是写与外物相接而起的悲愁。但诗人在登楼前内心已自不欢,只有心怀悲愁的人,外界景物才会引起愁绪。所以与其说是“满眼愁”,勿宁说是“满怀愁”。“满眼愁”在这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愁”字可以说是诗眼。它既凝聚着诗人当时整个思想感情,全诗又从这里生发开来。这句诗在这里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这两句是写对边境情况的忧虑和对关中国土的怀念。大散关是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诗人过去曾在那里驻守过,今天登楼远望从那里传来的烽烟,说明边境上发生紧急情况。作为一个积极主张抗金的诗人,怎能不感到深切的关注和无穷的忧虑呢?这恐伯是诗人所愁之一。深秋来临,北地天寒,鸿雁南飞,带来了“杜陵秋”的信息。古代有鸿传书的典故。陆游身在西南地区的成都,常盼望从北方传来好消息。但这次看到鸿雁传来的却是“杜陵秋”。杜陵(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秦置杜县,汉宣帝陵墓在此,故称杜陵。诗中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杜陵秋”三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关怀,对故都沦陷的怀念之情。远望烽火,仰视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涌上心头。


相关阅读
1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阿房宫赋》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 【查看全文】

2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翻译赏析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蜀道难》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蜀道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 【查看全文】

3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 【查看全文】

4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送贺宾客归越》,其古诗全文如下: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注释】 ⑴ 【查看全文】

5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元代诗人马致远的古诗作品《天净沙秋思》第四五句,其全文如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注释】 【查看全文】

6 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今日折腰尘土里,共君追想好凄然出自唐朝诗人王禹偁的古诗作品《寄砀山主簿朱九龄》第七八句,其全文如下: 闲思蓬岛会群仙,二百同年最少年。 利市襴衫抛白紵,风流名纸写红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