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09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出自宋朝诗人刘克庄的作品《贺新郎·端午》,其古诗全文如下:
  深院榴花吐。画帘开、綀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
  【注释】
  ①綀衣:葛布衣,指平民衣着。
  ②结束:妆束、打扮。
  ③钗符艾虎:《抱朴子》:“五月五日剪采作小符,缀髻鬓为钗头符”。《荆门记》:“午节人皆采艾为虎为人,挂于门以辟邪气。”
  ④观渡:《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人伤其死,故命舟楫拯之。
  ⑤灵均标致:屈原风度。屈原字灵均。
  ⑥纫兰佩:联缀秋兰而佩于身。
  ⑦椒:香物,用以降神;醑:美酒,用以祭神
  ⑧角黍:粽子。
  ⑨“把似”句:假如屈原而今醒过来。
  【翻译】
  深深的庭院里石榴花开得正艳。彩绘的帷帘敝开,我身穿粗麻衣服,手摇丝绢小扇。中午的清风驱散暑气,显得格外清亮。青年们纷纷炫耀自己的节日装束。头上插着钗头彩符,身上佩着艾草扎成的老虎。争先恐后的来渡口观看赛龙船。我年纪大了,不愿再去与人拥挤,只是站在远处观看。任凭那些年轻人摇旗擂鼓呐喊,船浆起伏,江面上浪花翻卷飞舞。
  屈原的精神千古永存,屈原的风致万世流传。他生平带着芳草,胸襟怀抱如美酒清醇甘甜。谁信在千载之后,他在江底的灵魂还会把米粽垂涎。说什么是怕蛟龙发怒,才把粽子扔进江中给蛟龙解谗。唉,这些传说是多么荒诞。假如他一直活到今天,倒不如与世皆醉死在当年,反而省去许多苦恼怨烦。想到这里便有兴作此词以为笑谈,凭吊一下千古含冤的屈原。
  【赏析】
  本词为端午节吊古之作,咏端午节的风俗人情,提起端午节自然联想到屈原。词人托屈原之事,抒自己的怨愤之情。上片写端午节时当地的事物风光,少年们身穿盛装,争渡看龙舟,而词人却因年纪大,疏懒于此,这是情怀的不同。开头写石榴花开,点明季节。接下写自己的轻闲自在,实质却有“闲愁最苦”的意味,要从反面见意。“任陌头”几句描绘年轻人争渡的场面,动态感很强。
  下片赞颂屈原的品格,对端午节民众投粽的民俗予以批评,认为是对屈原的愚弄,有举世皆浊我独醒之慨。思致超妙而文笔诙谐,已开元曲先声。“把似”两句忧愤尤深,设想屈原今日觉醒,真不知作何感想。与其清醒而苦恼,还不如“醉死差无苦”。作者是个热血男儿,但在当时文恬武嬉,统治者苟且偷安而不思振作的世风中,只能长歌当哭而已。黄蓼园深深理解词人的意思,他说:“非为灵均雪耻,实为无识者下一针砭。思理超超,意在笔墨之外”。此乃深中肯綮之言,可谓先获我心。


相关阅读
1 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风晚出自宋朝诗人吴文英的作品《隔浦莲近泊长桥过重午》,其古诗全文如下: 榴花依旧照眼。愁褪红丝腕。梦绕烟江路,汀菰绿薰 【查看全文】

2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出自清朝诗人梁启超的作品《太平洋遇雨》,其古诗全文如下: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注释】 ( 【查看全文】

3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出自清朝诗人顾贞观的作品《金缕曲季子平安否》,其古诗全文如下: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 【查看全文】

4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胡无人》之中,其全诗文如下: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 汉家战士三十万,将军兼领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间 【查看全文】

5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出自宋朝诗人晏几道的作品《生查子关山魂梦长》,其古诗全文如下: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 【查看全文】

6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出自唐朝诗人柳氏的作品《杨柳枝芳菲节》,其古诗全文如下: 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 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注释】 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