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祭常山回小猎》,其古诗全文如下: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注释】
⑴常山:位于今诸城市南二十里,山不高大,但颇著名。其山顶有神祠,是古人遇干旱祈雨祭神的地方,常称“祷雨辄应,谓其有常德,故名。”苏轼在其《雩泉记》中也说:“东武滨海,多风,而沟渎不留,故率常苦旱,祷雨兹山,未尝不应,民以其可信而恃,盖有常德者,故谓之常山”。常山又名“卧虎山”,以形似卧虎而得名。
⑵青盖:青色的车蓬。皂旗:黑旗,此指打猎的马队。养马之官,其衣为皂色,故称。
⑶黄茅冈:位于常山东南的平冈名。其冈黄草遍野,故称黄茅冈。出长围:指布列士兵组成又长又广的合围狩猎阵式。
⑷弄风:指马奔鼓起阵阵劲风。骄:指奔马的雄健英姿。跑空:烈马跑貌,形容马蹄蹬脚刨地之状。
⑸趁兔:追逐野兔。掠地:拂过地面,擦着地皮,形容快速。
【翻译】
青色车篷前头飘荡着黑色旗帜,仪卫何等威风凛凛,黄茅冈下布列了合围士兵,摆开了狩猎长阵。矫马腾跃在秋天劲风之中,鬃毛飘洒、马蹄立空扬尘。苍鹰追逐着野免,擦地疾速而飞。回首仰望那空中的白云,好似升腾出。大小翠绿的山岑。踏上满获猎物的归程,红叶飘落征衣满尘。圣朝若用知兵善战的书生为将,我还能摇动着白羽扇指麾三军。
【赏析】
首联点题,勾画出了狩猎队伍的气派和场面。知州出猎,侍从很多,故云“点皂旗”。护卫们手持皂旗在车前开道,浩浩荡荡,开向狩猎场所———黄茅冈下。此处为下句“骄马跑空”作了铺垫。
颔联转入猎射场面的描绘。此时广袤的围场内,呼鹰策马,箭镞纷飞,场景定然十分紧张热烈。诗人从全景之中,剪取出最英武的两个场面,加以精细描写。两个场面的主角分别为一马一鹰。马非常马,乃是一匹骄马。骄,不光指其形体之壮健,更指其神采之骏异。马蹄下黄茅冈这个围场,因为其平坦(苏轼同一主题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云:“千骑卷平冈”),兼之开阔广大,所以能听凭骄马纵横驰骋。马儿追逐猎物跑得性起,有时竟能竖起身子,腾踔而立。“骄马跑空立”五字已写得神完意足,形象飞动,尤妙在冠以“弄风”二字。“云从龙,风从虎”,此匹如虎骏马于一驰一骤、一腾一跃之间,扬起阵阵劲风,故而风因马起,马鼓风劲,所以谓之“弄风”。
有此一“弄”字,则境界全出矣!鹰亦非凡鹰。此苍鹰“趁兔”———追逐狡兔,竟至于“掠地”而“飞”。掠地,既足见其训练有素,又具见其凶猛异常。其以“掠地飞”的拏云下攫之势追捕逃兔,不难想象,鹰爪之下,必无完兔。此联写得既警动有势,又状物如在目前,很具画意。至此,这意境很像是王维《观猎》名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也写鹰写马,意境相似,然其“疾”其“轻”,要通过人的想象才能体味出来,倘用画面很难传达出此中诗意。苏轼却写得形肖神似,任何一个丹青手都可以据此画出生动传神的马、鹰图。相比之下,苏诗就显得更为精警,更富形象性,所以清人何曰愈说他“七律之新警,于唐人外别开生面”(《退庵诗话》卷一),确非溢美之辞。
相关阅读
1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余遍。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暗惹起、云愁雨恨情何限。从卧来、展转千余遍。恁数重鸳被,怎向孤眠不暖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安公子梦觉清宵半》,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惟有床 【查看全文】
2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作品《沈园二首其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注释】 【查看全文】
3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的意思及全诗赏析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出自明代诗人文征明的作品《满江红拂拭残碑》,其古诗全文如下: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 【查看全文】
4 人语驿边桥的意思及全诗赏析人语驿边桥出自唐朝诗人皇甫松的古诗作品《梦江南》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 人语驿边桥。 【注释】 1、无 【翻译】 更深 【查看全文】
5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朝诗人陆游的古诗作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 【查看全文】
6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的意思及全诗赏析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出自唐朝诗人储光羲的作品《题虬上人房》,其古诗全文如下: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 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 江寒池水绿,山暝竹园深。 别有中天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