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17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出自宋朝诗人米芾的作品《望海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
  ⑤“六朝”句:意谓面对景色,引起了怀古之情,似乎六朝时的帆影也映落在酒杯之前。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史称六朝。
  ⑥画角:古代以皮革或竹木制成的管乐器,声音哀厉高亢,多在军中使用,因外加彩绘而得名。形如竹筒,出自西羌。
  ⑦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者所居。此指镇江江边某幽僻之处。白烟:指水气蒙蒙,远望有如白烟。
  ⑧是:《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在“。
  【翻译】
  铁瓮城高耸入云,邻近青天,白尺高的望海楼好像飞上了铁瓮城与青天相连。挥毫赋诗时江水携带着涛声流到了笔下,不禁想起了三峡,举杯豪饮时点点帆影映入了酒杯,令人思念六朝。一阵阵号角声好像催促太阳落山,江面上无缘无故升腾起白色雾气。坎坷的往事忽然涌上心头,哪里的景色能让我赏心悦目呢?不论面对春风还是面对秋月,我的心头却感到茫然。
  【赏析】
  黄昏可谓良辰,望海楼可谓美景,对于喜好观览的诗人,这该是赏心乐事了。然而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却想不到到哪里才是自己心意欢乐之处。和煦的春风、皎洁的秋月一向被认为是自然中美的代表,但诗人却对此感到茫然,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他是一位不肯与世俯仰的画家、诗人,仕途不顺利,被世人称为“米颠”,他蓄积于胸中的垒块总要在作品中一吐为快,此其一。具体到此诗来说,六代虽在此竞逐繁华,但它们还是随着三峡江声而流逝了,无限好的夕阳在画角声中也已西沉,此情此景使诗人心绪变得黯然。此其二。结尾一联虽显得有些伤感,但从中却可窥见正直的诗人画家内心所隐藏的难以言述的苦闷。姜白石论诗曾说“篇终出入意表,或反终篇之意,皆妙”(《白石诗说》),米芾并非故意让尾联“出人意表“,“反终篇之意”,以求其妙,所以这结尾就更富深情、更含深义了。
  这是一首写景为主的七律。诗人写景选择不同的立足点——远近、内外、上下,不同的视线——仰视、俯瞰、远望,因而构成写景的不同角度,绘成多种特色的画面,展现出望海楼既有高峻雄奇的气势,又有久远博大的蕴含,还具有隽远的逸韵。米芾在此确是充分发挥了他画家之所长。而夸张的写景手法把那些难以描述的抽象意念也具体化了:写诗情是江声流人笔底,写酒兴是帆影落于樽前。前两联无处不是夸张,第三联却是对黄昏景色的直接描绘。借助于想象和联想,望海楼的景历历如绘。
  这首诗颔、颈二联的对偶句,不仅按律诗要求平仄相对,句法相当,而且作到了刘勰所谓“自然成对”,绝不刻意求工;“反对为优”,让事物互相映衬。颈联两句对仗在对比中写景已如上述;颔联两句一写声、一写形、一写地域上的自东向西、一写历史上的自古至今,最后却又分别化作自己的诗情和酒兴,情景交织;全诗委婉曲折,言短而意深。


相关阅读
1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出自唐朝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查看全文】

2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出自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无题八岁偷照镜》,其古诗全文如下: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 【查看全文】

3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摊破浣溪沙揉破黄金万点轻》,其古诗全文如下: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 【查看全文】

4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忆秦娥楼阴缺》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 【查看全文】

5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人自有风流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恼,佳人自有风流出自宋朝诗人柳永的作品《如鱼水帝里疏散》,其古诗全文如下: 帝里疏散,数载酒萦花系,九陌狂游。良景对珍筵 【查看全文】

6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出自诗经的古诗作品《燕燕》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