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发布时间:2018-01-10 14:18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出自宋朝诗人米芾的作品《望海楼》,其古诗全文如下: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
  ①望海搂:旧址在江苏镇江城内,楼有蔡襄题字“望海”,后改名为连沧观,今不存。
  ②云间铁瓮:谓铁瓮城高入云间。据《丹徒县志》,县城(今镇江)的子城又叫铁瓮城,相传为孙权所建。
  ③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状。飞楼:形容楼高凌空的样子。
  ④“三峡”句:意谓眼前的江景引起我的诗兴,似乎可以听到三峡的江声。底:《宋诗纪事补遗》、《湖北诗征传略》作“是”。有其他版本记作”下“。
  【翻译】
  铁瓮城高耸入云,邻近青天,白尺高的望海楼好像飞上了铁瓮城与青天相连。挥毫赋诗时江水携带着涛声流到了笔下,不禁想起了三峡,举杯豪饮时点点帆影映入了酒杯,令人思念六朝。一阵阵号角声好像催促太阳落山,江面上无缘无故升腾起白色雾气。坎坷的往事忽然涌上心头,哪里的景色能让我赏心悦目呢?不论面对春风还是面对秋月,我的心头却感到茫然。
  【赏析】
  诗题“望梅楼”却不先写楼,而从楼所踞的城池写起。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米芾使用了这个古称,又写这“铁瓮”矗立“云间”,邻近青天。旧传望海楼是镇江城中最高处,对城池如此称谓、如此描绘,是为了望海楼铺设高接云端又富有雄奇之概的地理环境。于是第二句开始写楼。“楼”而能“飞”,是形容楼高如同凌空架构,又是形容楼檐上翘,楼体大有飞腾之势。一个“飞”字,既是实际描写,又有夸张意味,这显然是从《诗经·小雅·斯干》“如翠斯飞”句意化中。“缥缈”写出了云烟缭绕中的飞楼与天相连,殆如仙境。首联二句是诗人白远方对望海楼的仰视,坚如铁瓮的城池是楼的根基,无垠的天宇是楼的背景,描写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颔联两句是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望海楼面临大江,昼夜奔流着的涛声传人耳际,触发了挥笔作诗的雅兴,但诗人却说是江声流到了笔底;江上片片征帆映人眼帘,又引动了举樽饮酒的豪情,但诗人却说是帆影落到樽前,可谓妙趣横生。这本是诗人登临后的亲见亲闻亲感,但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山峡”、“六朝”二字,景与情就一下子脱开了眼前的实境,空间、时间大大扩展。诗人驰骋想象,让江声带着三峡的雄巍,让帆影映着六朝的繁盛,这正是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谓“寂然疑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两句以诗人的见闻感受突出望海楼高大久远。
  就在诗人尽情观赏、逸兴遄飞之际,黄昏来临,远处传来阵阵画角声,像在催促红日西沉。日落了,平静的江边升腾起白色的雾气。可能是那呜呜的画角声把诗人从三峡与六朝的遐想中引回现实,但这一联写景却是自楼内向外远望,视线随着地平线延伸。在这里,红日、白烟形成色彩的对比,日落、烟起形成趋向的对比,红日落处、白烟起处形成远近的对比,而它们又落合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相关阅读
1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出自宋朝诗人陈师道的作品《挽词百姓归周老》,其古诗全文如下: 百姓归周老,三年待鲁儒。 世方随日化,身已要人扶。 玉几虽来晚,明堂讫授图。 心知死 【查看全文】

2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谁开金鏁,管是客来唦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谁开金鏁,管是客来唦出自宋朝诗人李清照的作品《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其古诗全文如下: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谁开金鏁, 【查看全文】

3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出自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感春日暖自萧条》,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暖自萧条,花悲北郭骚。 榆穿莱子眼,柳断舞儿腰。 上幕迎神燕,飞丝送百劳。 胡琴今日 【查看全文】

4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出自宋朝诗人文天祥的古诗作品《正气歌》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 【查看全文】

5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不见》,其古诗全文如下: 不见李生久,徉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 【查看全文】

6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出自唐朝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 【查看全文】